很多人習慣帶著個人情緒和主觀感受,什么日本德國的PLC用30年都不用維修,國產兩個月就壞,真有這么夸張嗎?在此我也想借此機會,說點我對這個行業的看法。為了更加客觀,我找了八家企業,后半部分會拿進口和國產品牌,做一下參數對比。
還有就是許多人認為,穩定性一定大于價格,我對此有不同看法,我認為穩定性大于價格,還是要看具體的應用場景,比如我下面即將說到的地鐵、核電項目,但是小型PLC只談穩定性不談價格,這就是徹頭徹尾的耍流氓行為。小型PLC的用戶群,光代工廠就占了7成比例,代工廠本來利潤就低,是對價格極其敏感的用戶群體,老板會對采購成本和后期維護成本做一個綜合考量,最后肯定會選擇一個性價比最高的。至于國產的維修頻率,我希望PLC相關維修人員能站出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好了言歸正傳,首先咱們要承認一個基本事實就是,西門子、三菱、羅克韋爾這些國外知名PLC廠商,在PLC的研發水平和技術沉淀上,要比國內高很多,盡管我們某些型號和應用領域,已經打破壟斷,實現了小部分進口替代,但是整體技術水平,和產業鏈核心元器件方面,依然存在客觀差距。比如說工控系統codesys,如果把PLC看作是一臺智能手機,那Codesys就是類似于智能手機上的安卓系統,這樣一類比大家就應該明白,Codesys對PLC有多重要了。
開發這個系統的是德國3S公司,大部分國產PLC廠商,使用這個平臺開發自己的PLC編程軟件,而且授權費高昂。畢竟這些老司機們在這個行業都玩了三十多年了,我們起步比別人晚太多年了,這也是事實,所以我們的爭議不在是否有差距,而在于差距具體在哪、差距有多大。
先說說技術壁壘較高的中大型PLC,有些朋友說咱們地鐵高鐵上,用的PLC全都是進口的,國產的勝任不了,因為穩定性大于價格,好像他說得很有道理,但是據我所知,青島地鐵四號線工程的采購中標公示顯示,海信網絡科技公司的地鐵BAS系統,在與西門子、ABB等國外巨頭的激烈角逐中,成功中標該項目。而該BAS系統的PLC,則是由國產化率最高的PLC企業,南大傲拓提供。
還有該PLC的軟件、硬件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安裝了國產龍芯處理器、國產銳華操作系統,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多說一句,青島地鐵4號線工程,自青島人民會堂至大河東站,線路全長30.7千米,設站25座,投資211.10億元,預計2022年年底開通。
敢在4號線全線使用國產化率最高的PLC,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南大傲拓,已經掌握了地鐵PLC的全部核心技術,你要知道地鐵是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領域,這可不少鬧著玩的,不是說你工廠設備故障停機,損失點錢那么簡單,地鐵對PLC的穩定性要求,確實遠遠大于那點價格差,這就是我之前說的,在這種特殊應用場景下,穩定性一定是大于價格的。即便你國產再便宜,如果安全性能不達標,照樣給不了你訂單,因為這是自己坑自己,出了故障他能擔得起責任嗎?
還有在高鐵上的應用,在河南鄭萬高鐵南陽東站、鄧州站、方城站、平頂山西站、郟縣站的BAS系統上,同樣用到了這個公司的PLC。
還有人說海上風電機組的PLC,全部是進口的,據我所知,今年4月份,大唐新能源扎魯特風電場項目,由華銳風電自主研發的兆瓦級風電組主控系統,其中的PLC,同樣來自南大傲拓,而CPU同樣用的是國產高性能的龍芯,2K1000處理器。
還有人說水電站行業PLC全部是進口的,據我所知,去年6月份,同樣來自南大傲拓,自主研發的中大型PLC產品,成功打破了法國施耐德和美國通用,在水電站行業數十年的市場壟斷地位,目前已經在四十多個水電站得到應用。大家不要小看PLC在水電站的重要性,在水電站計算機監控系統中,最為核心之一的元器件就是PLC,水電站的一切運營操作,都需要通過PLC指揮和控制,所以對PLC產品的安全性能要求,甚至比地鐵還要苛刻。
我還是那句話,這種環境對PLC穩定性的要求,遠大于那點價格差,所以國產一定是掌握了全套核心技術,才敢替換掉施耐德和通用。同樣,該系統用的是國產麒麟操作系統,搭配國產龍芯,大家想想水電站為什么非要用國產系統,用國產可以大大降低Windows操作系統的病毒、漏洞、后門等對水電站運行構成的安全威脅。
包括在石油化工領域也已經開始應用了,大家自己看表吧,我就不念了。總之,這家公司積累了豐富的大中小型全系列PLC的核心技術,算是國產PLC廠商里,研發能力和國產化能力最強的了。還有上個視頻說過的上海寶信軟件,打破了西門子、羅克韋爾在冶金行業的高度壟斷地位,具體內容就不再復述了。
大家從我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我們大部分行業都有應用案例了,但是我實事求是地講,短期質量性能測試的達標,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我們后期維護的工作量,可能會比進口品牌大很多,畢竟我們的發展時間太短了,很多東西都需要時間來驗證。
所以我們這些國產用戶,為了保證不出問題,可能調動幾十甚至上百號人,連續加班加點蹲守值班,這是國產想要上位的必經之路,我們就是靠著這些人,沒日沒夜的連續加班加點蹲守值班,才換來了和西門子、施耐德、ABB、羅克韋爾同樣的安全運行水平。不容易啊,國產在實戰中百般歷練才能真正的崛起,后續根據客戶的反饋,做不斷的改進,我們才能不斷的縮小差距。
至于小型PLC,目前國內龍頭是信捷電氣,匯川技術緊隨其后。我們可以拿信捷、匯川技術,和三菱、西門子、歐姆龍等知名品牌做個簡單比較,從圖表數據來看,I/O點數為32的產品最多,競爭最為激烈;三菱和匯川的擴展模塊最多,實用性比較強,松下不支持擴展模塊,并且在圖表品牌中,僅三菱和匯川具備4通道脈沖輸出。信捷的通訊協議支持以太、無線和藍牙三種方式,在所有品牌中兼容性最廣泛,施耐德的小型PLC程序容量最高。
綜合來看,國產PLC的硬件參數,比如說程序容量、通訊協議、可擴展模塊等,基本與主流國際品牌差異不大,但在復雜指令的處理速度、運動控制精度、產品適用性、運行可靠性等方面,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和提升空間。
大家要明白,這些指標性能的提升,更多的是依賴深度工藝的積累,而工藝水平的落后,也是導致我們國產元器件缺乏競爭力的主要原因,不是做不出來國外同樣質量性能的元器件,只是用我們落后的工藝水平做出來,成本會高的離譜,放到市場完全沒有競爭力可言,而且產能非常有限。關于這點我在機床行業感觸太深了。
還有就是進口的由于有先發優勢,在產品成熟度和品牌效益方面,比國產有更高的接受度。當然這個市場魚龍混雜,玩票的廠家也很多,這些廠家的質量和穩定性較差,做工一般,故障率高。為了打價格戰犧牲產品的質量,就是這些劣質廠商,把一些好的國產貨聲譽給毀掉了,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天天罵國產穩定性可靠性差,就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