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雙方達成的初步協議,俄羅斯阿里揚斯石油集團每年將提供給中方50萬噸成品油,其中包括20萬噸汽油、20萬噸柴油、10萬噸航空煤油,以及2萬噸重油M100。
幾度沉浮后,中國民營石油陣營中如今存留下來的力量已難比往昔,在這個流淌著黑金的江湖中,更多的人已經離場,唯少數人仍在堅持。
“我現在還在俄羅斯,正準備回國,不讓我們過河,說是水面上的霧氣太濃,航行不安全,但我們已經等了幾個小時了。”10月31日下午四時,撥通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的手機時,電話那頭人聲嘈雜,趙友山憤憤地說,自己正和三百余人一起被滯留在阿穆爾河的港口。
這條流經黑龍江的河流是中俄兩國水運交通的重要樞紐。數年來,對于趙友山以及黑龍江其他民營石油大亨而言,往返于這條河流之上已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為在河流的對岸,有他們夢寐以求的油源。
此次再訪俄羅斯已是趙友山及其隨從者幾個月來的第三次出行。
今年8月至9月,趙友山帶領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的部分會員企業負責人分別奔赴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莫斯科,以及阿塞拜疆,考察當地石油市場,讓這些艱難生存在國內壟斷堅冰夾縫中的石油大亨振奮的是,在國內油源緊控難以“解渴”之時,來自俄羅斯的阿里揚斯石油集團、歐伊爾石油集團卻與其就成品油供應達成了初步意向。
“俄羅斯這邊目前已經沒什么問題了,主要的問題還是在國內。”趙友山說。
直通俄羅斯成品油
兩個市場間的價差,使趙友山決定籠絡一批民營石油企業放手一搏
61歲的趙友山近年來頗為活躍,用他自己的話說,從48歲起,他的工作重心便已經轉移至商會,自己的企業也基本交由親朋打理。而在趙友山的活動半徑中,俄羅斯一直是其重點關注的目標。
此前,趙友山就已經在尋求進入俄羅斯的機會,并試圖通過旗下企業黑龍江龍慶石油有限公司在距離黑龍江鶴崗不到60公里處的俄羅斯邊境地區投資3000萬美元開采油田,由于與俄方的談判一直秘密進行,對于這一項目的詳情也鮮為人知。
而這一次,民營石油企業的目標顯然更明確,在國內市場屢屢出現油荒時,以趙友山牽頭的民營力量則將籌碼直接對準了俄羅斯的成品油。
記者從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獲得的俄羅斯成品油市場考察資料顯示,以莫斯科市為例,92號汽油的價格為26盧布,約合5.2元人民幣,95號汽油約合5.8元人民幣,98號汽油約合6.2元人民幣,柴油約合5.2元人民幣,此外,其他地區的汽柴油也遠遠低于當時國內同類油品價格。
正是看到了兩個市場間的價格差距,趙友山決定籠絡一批民營石油企業放手一搏。
根據雙方達成的初步協議,俄羅斯阿里揚斯石油集團每年將提供給中方50萬噸成品油,其中包括20萬噸汽油、20萬噸柴油、10萬噸航空煤油,以及2萬噸重油M100。
“這個項目主要是依托黑龍江撫遠縣與俄羅斯交界的地理優勢,以及黑龍江省政府的政策支持,但最后還是要上報國家相關部門進行審批。”趙友山說。
公開資料顯示,撫遠縣與俄羅斯遠東地區毗鄰,與俄羅斯哈巴市隔海相望,海上路程僅20公里。更為重要的是,那里有俄羅斯遠東最大的煉油廠,年產成品油高達500萬噸。而在距哈巴市300公里的共青城,是俄羅斯的又
一個石油基地,煉油能力370萬噸。
“明年4月我們還會去俄羅斯進行會談,同時,我們還將號召會員企業組建一個大集團。”趙友山說。
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助理劉賀嶺也同時證實,黑匣子島的項目資金來源將主要以會員企業的集資為主,預計明年當地氣溫變暖,寒冰解凍時,這一或將打破國內壟斷壁壘的項目也將破土動工。
“目前我們協會下面有100多家會員企業,一些大型的油品批發企業都已經積極響應,接下來我們會再討論具體的股權分配方案。”劉賀嶺說。
變數難測?
之前有失敗案例,此次民營油企出手也依然充滿變數
在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2011年的會刊中,趙友山與俄方石油企業高層的合影圖冊異常搶眼。即便與俄方的會談極為順利,但對于這一有可能損害壟斷利益鏈條的跨國項目,趙友山似乎同樣存有顧慮。
趙友山的顧慮早有先例,本報記者了解到,2005年6月,黑龍江民營石油翹楚龍都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都石油”)曾對外宣布,與俄羅斯盧克石油公司和油都石油公司簽署了意向性協議,試圖打造一個上下游一體化的石油企業,總投資為10億元。
一時間,黑龍江龍都石油被推上了輿論浪尖,并瞬間被市場冠以介入俄羅斯原油開采“第一民企”的稱號,龍都石油董事長劉立柱也開始奔波在黑龍江省商務廳、商務部、發改委等相關監管部門之間。
然而,任由藍圖的構想如何豐滿,現實的屏障終究讓劉立柱的信心化為迷惘。這個俄方投入3億,龍都石油攬下剩余7億的項目最終還是停留于紙面之上。
雖然借助地緣優勢,黑龍江的民營油企未能實現探足俄羅斯的破冰之旅,但對于這些歷經市場與壟斷洗禮存活下來的最后的石油客而言,阿穆爾河對岸相對低廉的油源依舊充滿了吸引力。
“我們正在討論在中俄交界的黑匣子島上興建一個運輸港口,油庫,以及其他的配套設施,預計投資總額為2.66億。”趙友山對本報記者說。
一名民營石油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由于受資金、政策,以及國際環境等多因素影響,民營企業的跨國能源合作多數都阻礙重重,“即便最終能實現合作,民營企業參與開采的石油也很難運回國內,不得不在俄羅斯低價出售。”
“黑龍江省非常支持,接來下我們還要寫材料上報給商務部,能不能成現在也還很難說。”說完趙友山掛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