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中國成品油市場運行受到市場化推進和外部油氣市場環境的雙重影響,市場規范化程度上升、貿易自由程度出現積極的變化,汽柴煤產品進口下降,出口大幅增長。2016年或許是中國成品油市場化推進的關鍵之年。
上半年原油進口變化影響煉油格局
盡管亞太地區經濟增長率有所下滑,但日、韓、印、中國等經濟體原油需求并不見衰減,低油價環境的主要因素是供應過剩及政治、金融溢價的擠出。俄羅斯、中東、美國等為爭搶原油市場份額展開殊死搏斗,低價資源可選擇性較多推升中國原油進口熱情。
中國成品油市場化進程的推進也給內部煉化企業創造了充分條件,三權下放范圍正在快速擴大,截至目前,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和使用權批文的地方煉廠已經擴容至18家,其中有9家地煉申請到成品油出口配額。2016年1~4月中國進口原油12367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1.8%,除國家原油儲備因素及主營原料采購需求外,獲得資質的國內地煉進口操作也做出了相應貢獻。
2016年以來,俄羅斯和沙特輸入中國的每月原油數量在榜首位置上交替領先。4月份中國自俄羅斯進口原油480.6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52.4%,接近2015年12月份的歷史最高水平,這也是俄羅斯連續第二個月取代沙特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進口來源國。基于中俄油氣資源合作的前景,我們判斷遠期來看俄羅斯資源較中東西非資源更具優勢,因運輸方式和結算方式上面俄羅斯原油進口較中東資源更為便利。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美國石油出口禁令解除后中國企業開始逐步對接美國原油資源。自2016年5月30日起,中國石化下屬茂名煉廠開始加工處理美國美灣中質含硫原油,這是中國石化首次加工美國原油。美國原油出口豐富了中國原油進口來源,使得中國原油外采的選擇性進一步增多。
不過應該看到,低價原油進口對中國原油產出也形成了一定抑制作用,決策層開始允許高性價比的進口資源替代境內產能,這導致了中國原油產量的下滑,并且趨勢明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天然原油產量5155萬噸,同比下降1.8%,三月份同比下降幅度達到3.9%。
低價、輕質化原料推升煉油利潤率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國煉油裝置格局,以俄羅斯原油為例,輕油收率高、芳烴收率高,其加工特性符合中國柴汽比不斷下降的發展趨勢,部分加工俄油的主營煉廠開始由傳統的常減壓-加氫裂化-延遲焦化的原油加工路線向常減壓-催化裂化-催化重整方向轉變,以增產更多的汽油組分和芳烴產物,完善煉油、芳烴產業鏈條,同時順應了油品升級的趨勢。
我們判斷,重整產能將出現投產高峰,境內重整汽油資源的增加將對長期以來大量涌入的歐美混芳(重整油)資源形成沖擊,同時遠期重整裝置的加碼將撬動市場對于石腦油產品的需求,這都將對中國調油市場形成沖擊。
成品油市場面臨諸多問題
自2015年開始,中國成品油市場化進程驟然加速,國家為實現成品油充分市場化出臺了諸多措施。中宇資訊綜合中國成品油市場環境認為,充分市場化的中國成品油產業需滿足三個條件,一是依法準入,規范經營;二是自主定價,公平競爭;三是進出口貿易自由。國家決策層所制定的成品油相關改革正是圍繞市場化的特性展開,財稅改革、票據升級、放開成品油原油進出口貿易等大刀闊斧的變革都宣告了成品油市場化發展將進入全新階段。
2016年國家發改委籌劃設立山東及廣東為成品油價格市場化試點區域。山東地區及周邊區域所組成的成品油生態圈,在目前來講已經初步滿足了充分市場化的條件。其定價自主性、調價頻率以及與區域成品油供需的聯動緊密性都已經領先于國內大部分地區,并且原油、成品油進出口貿易進程也正在快速推進。
不過,當前成品油市場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油品升級與終端需求不統一的問題,盡管國家正在致力于高標號燃油的推廣使用,但中國市場目前仍然存在大范圍的高、低標號燃油共存狀況,并且低標油在心理上更加受消費者青睞,這意味著燃油清潔性的全面普及需要更多的過渡時間。
另外,國內地方煉油廠的升級換代盡管迎來了各環節壟斷放松的關鍵利好,但在自身未來發展方向的定位上仍然存在疑慮,普遍面臨裝置復雜性低、產業鏈延展度不夠的問題。據中宇資訊了解,中東、東亞地區新增煉化項目的納爾遜復雜性系數平均超過10級。“納爾遜復雜性指數”是衡量石油加工水平的一項指標,數值越高,原油加工程度越高,加工產品越豐富,是石油加工行業普遍使用的評價指標。我國新增煉化項目的納爾遜復雜性系數甚至高達14以上,但地方煉油廠目前的復雜性系數普遍在7~8級,這意味著其在產品轉化能力上要遠遠落后于主營煉廠,在未來市場發展中的抗壓性也偏弱。
下半年成為煉化行業結構調整關鍵期
隨著煉化行業產品質量升級以及油化一體化工藝的發展,我國市場煉化裝置結構快速更新,煉化產品普遍清潔化推動了汽柴油加氫、石腦油加氫等加氫裝置的集中上馬,而此類臨氫生產裝置的廣泛應用對于煉油行業環保、安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主營單位煉油裝置結構變化中可以看出,未來催化重整、汽柴油加氫/改質的增長力度相對較強。盡管在產品戰略變化的影響下,未來主營加氫裂化裝置投建速度緩慢,但是地煉加氫裂化裝置產能2015年以來出現高速增長,一季度也有多套裝置投產或立項。雖然以加氫裂化工藝為核心的新型煤制油項目在一季度盡管被低油價環境延阻,但仍然有數套裝置于本階段投產,其中包括河南鶴壁聯合石化、山東榮信煤化、河南鑫盛科技、河北凱德尼斯等。
從政策施行方向來看,中國決策層試圖培養充分競爭的內部成品油市場環境。盡管主營油企的改革進度緩慢,不過政府加大了對地方煉廠的政策扶持力度,在放開諸多關鍵權益的同時也達到了一定的去產能目的,并且增強了對地方油企的控制力度。國家對油品升級項目進行相應財政支持、低油價期間設置地板價等舉措均客觀上推進了煉化行業的復蘇。
中宇資訊認為,2016年對于中國成品油市場化推進是極為關鍵的一年。中國決策層以資源稅、消費稅等為切入點,清費立稅肅清能源領域行政遺留問題,通過稅收杠桿調節能源結構,并對嚴重依賴政策護航的環保能源給予扶持,從油品升級入手促進產業升級,同時推進能源金融建設,大力發展原油期貨,采取積極措施引導形成良性的成品油市場競爭體制,2016年中國成品油市場化進程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轉變。
更多資訊請關注石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