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媒報道,長遠看,中國電源建設增速或與經濟總量增長同步。電氣設備行業發展可超預期。東方電氣(行情,資訊,評論)(01072)近年調整產品結構,增速領先行業,現在估值基本到底,可留意。
電力的穩定供應,是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中國電力(行情,資訊,評論)工業發展質量日益提高。2010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4.19萬億千瓦時,較上年增長14.56%,增幅提高8.12個百分點,保持較快增長。
今年1至8月,中國全國發電新增設備容量明顯落后全國用電總量,市場預計今年完成電源投資3,900億元(人民幣·下同),電網投資3,700億元,而火電累計裝機容量則略低于去年,電荒仍然持續,估計中央將通過調整產業上下游的價格要素來進行利潤分配,從而補助火電行業。
今年6月之后,全國新增裝機環比明顯提升,火電審批加快,另外行業整體的銷售利潤率也同比提升,故此今年四季度以至明年上半年度的火電設備行業,更值得看高一線。
風電設備行業正經歷嚴冬期,洗牌效應愈狠,競爭對手愈少,市場空間也愈大。目前,釹鐵硼已經從高位回落;刻下行業的寒冬,正好成為一個投資風電企業的黃金時機。
核電量目標可達
核電方面,目前全國已建成運行的核電裝機有1,080萬千瓦,在建的有3,000萬千瓦左右,兩者相加約4,000萬千瓦,此正是十二五規劃原定指標。核電站建設周期較長,目前在建工程大多在2014年至2015年完工投運,如果目前日本核能局勢不發生太大變化,以目前的在建規模和速度,可如期實現十二五目標。
隨著西氣東輸管道建成投運,國內煤層氣、頁巖氣勘探開發進程深入,天然氣將成為十二五中國能源消費主要形式,占比有望提高至8%,而天然氣發電裝機或達6,000萬千瓦,相較目前的2,800萬千瓦增長逾一倍。目前,天然氣電站造價在3,000元/千瓦,五年建設投資千億元,故此其前景將為細分行業中最佳。
目前,中國每年新增余熱裝機量在200至250萬千瓦左右,根據規劃,未來三年余熱鍋爐行業的復合增速將保持在30%以上。按照余熱發電系統8,000元/千瓦左右的造價,十二五余熱鍋爐市場1,500億元左右。
展望未來幾年,中國電力工業規模、水平將躍居世界前列,而在發展中需要更多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如節能減排性能更好的火電設備、環保設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