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遠看,光伏發電取代常規能源的作用會隨著發電成本的降低而日益顯現。多晶硅價格降低,對光伏終端的應用是好事。
就目前多晶硅價格的水平看,歐洲及日本已經可以實現平價上網了。
目前國內多晶硅企業分為3個檔次,第一梯隊以保利協鑫旗下的江蘇中能為代表,成本與國際一流多晶硅企業相當,大概在20美元/公斤左右,這輪多晶硅價格下跌,企業受到的傷害只是讓投資者的高預期無法實現而已,但不至于虧損。緊隨其后的洛陽中硅、賽維LDK、大全、南玻等企業成本可以達到30美元/公斤,在這輪下跌過程中,能做到盈虧平衡。而剩下的比較小的企業或設計規模很大但沒達產的企業,成本多在40美元~50美元/公斤,無疑會虧損,若這輪下跌持續時間長的話,企業的經營面臨很大困難。
嚴大洲說,多晶硅價格下跌,有助于推動光伏產業低成本化,能夠加快光伏發電在國內市場的推廣使用。最近招標安裝的光伏電站組件價格達到1美元~1.25美元/Wp,國內西部陽光充足地區發電成本低于0.8元人民幣/kWh。按照國家標桿電價,6.5~8.5年可回收投資。
未來多晶硅的競爭格局將是全球為數不多的規模型企業之間的競爭,短期看市場供應總量穩中有升,但供應量將進一步向高技術低成本的大廠集中,形成強者恒強的競爭態勢。從價格上看,根據市場變化,雖有所下降,但隨著兩三年后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多晶硅價格將逐步趨穩,不會因為光伏發電的爆發式增長引起原料的大幅度波動。
呂錦標說,價格的波動歷來是產業發展和市場供求變化的晴雨表,由于多晶硅原料的供應主要針對高技術、大規模、低成本的大廠,穩定低價的原料供應,將有力地促進光伏發電成本下降步伐的加快,推動全球光伏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