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文匯報》消息,很多人都知道“十二五”期間,環保市場有著龐大商機,但較少人掌握到整個市場規模有多大?據國家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的《國家十二五環保產業預測及其政策分析》報告指出,初步估算,“十二五”期間環保投資需求約為3.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即年均環保投資為6200億元左右。
“十二五”環保投資達3.1萬億
在環保投資方面,2009至2012年環保投資合計約為2.3萬億元,拉動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費用為7,800億元。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指出,“十二五”為環保服務業發展提供巨大的空間。環境規劃院報告反映,若環保產業產值以年均增長率15%計算,2009至2012年的環保產業產值約為2.76萬億元,“十二五”期間環保產業產值為4.92萬億元。另有分析稱,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國環保產業將保持年均15%-20%增長。
在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間投資等環保投資的牽引下,以投資乘數約1.4估算,“十二五”期間環保投資將拉動GDP約4.34萬億元。環保部環境規劃院一位專家表示,如果在環保方面投入1000億元,將會帶來600億元的居民消費增加、60萬的新增就業人口,并稱這是全社會綠色增長的最佳模式。
拉動GDP料達4.34萬億元
細分市場熱點方面,據環境規劃院的報告初步測算,“十二五”期間城市污水處理、污泥處理、脫硫脫硝等重點領域環保投資約為1.2萬億元,將拉動的環保產業產值約1.32萬億元,環保設施的運行費用3415億元,其中新增運行費用1612億元。
但環保發展亦存在一定挑戰,賽迪顧問的《中國環保產業研究報告》指出,大型環保企業數量占全國環保企業比重不足5%,固定資產小于1500萬元的小型企業占85%以上。有業內專家表示,中小企業在貨幣政策緊縮時拿不到高額度授信,如今又缺乏政府在財稅方面的有力支持,它們的現金流非常緊張。
內企缺水 環保工程“看天吃飯”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陳尚芹亦表示,環保技術和設備也是一分錢一分貨,有時候項目業主為了省錢,導致少數制造商和運營商在材質、施工方面偷工減料,當前環境工程招投標制度往往是“經濟標”壓倒“技術標”,令競標企業可能使用適用性、穩定性較差的環保技術。
陳尚芹透露,有部分環保企業中標后,業主僅支付中標額10%-20%的項目啟動金,在經過1-2年的現場參數勘測和工程建設后,業主才追加支付中標額的50%,直到項目竣工運營,業主仍賒賬中標額的10%-15%作為押金,因此環保設備和工程企業的資金回籠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