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康菲暴力采集探源 早期海洋石油政策埋禍根

時間:2011-09-1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康菲公司對蓬萊19-3全油田實施排液泄壓方案和封堵方案,并且將對方案實施的過程和效果進行監管。這意味著康菲公司將實施永久性溢油源封堵的方案,力圖從根本上解決持續100余天的溢油事故。

  中海油12日發布聲明稱,已經同意康菲公司對蓬萊19-3全油田實施排液泄壓方案和封堵方案,并且將對方案實施的過程和效果進行監管。這意味著康菲公司將實施永久性溢油源封堵的方案,力圖從根本上解決持續100余天的溢油事故。

  14日,一位中海油內部人士獨家向經濟導報記者透露,就排液泄壓方案和封堵方案,目前康菲公司的代表正在天津塘沽負責制作集油罩的后續處理設備,“但照現在的溢油狀況來看,短時間內很難徹底封堵住溢油源,因為此類事故在國際上也沒有很好的處理辦法。”

  “盡管在表面上看,浮油已經清理得差不多了,但在自然壓力的作用下,地底下的油還是會時不時地泄漏。鑒于地層已經被破壞的事實,即使采取永久性溢油源封堵方案,封堵工作仍然任重道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全封堵住的。”該人士直言,平臺底部自然泄漏問題之所以難以解決,永久性溢油源封堵方案之所以難度極大,原因就在于當初康菲公司為了提高石油產量而采取“暴力采集”的手段。

  合同到期前“暴力采集”

  上述中海油內部人士表示,正常規范的采油方式應該是分層注水,然后通過壓力打通地層。然而康菲方面為了提高原油開采量同時降低開采成本,不惜冒險改變注水方式,對海底各地層實施多層注水的“暴力采集”方式,致使海底各地層被壓力擠穿,石油因此浮到比較靠上的地層。

  據了解,蓬萊19-3油田是迄今我國國內最大的海上油氣田,系中海油與美國康菲石油合作開發,中海油擁有該油田51%的權益,康菲公司擔任作業者擁有49%的權益。在中海油成立初期,因自身技術有限,便以招標形式將該油田區塊的石油勘探權和開采作業權交給康菲公司,雙方按比例共享收益。

  而根據康菲公司與中海油當初所簽訂的協議,到2012年年底雙方的合作關系就將到期。屆時,雙方將就新的合作模式展開商討,中海油極有可能借此機會收回蓬萊19-3油田的開采作業權并且重新調整雙方所占的權益比例。

  “康菲公司之所以‘暴力采集’,很大程度上是想在開采權被收回之前,最大程度上榨取中方石油利益,提高當期產量。”這位中海油內部人士表示,“康菲公司希望加快開采進度,盡快采完。而作為中海油方面肯定是想多采幾年,不希望其‘暴力采集’,急功近利。預計到明年年底雙方合同到期,經營開采權回歸中海油時,這種溢油的風險可能依然會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C平臺溢油事故發生前夕,為進一步增加油層壓力,康菲公司不顧地質情況,剛剛新打了一口名為C20的注水井。而正是這口新井打穿了C25號井制造出油層高壓區,并由此引發了海洋石油開采中最嚴重的災害——井涌。

  饒有諷刺意味的是,據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介紹,根據雙方上世紀90年代初簽的協議,出于技術保密等需要,這些協議對中海油有很多限制。“比如說中海油不能夠隨便上康菲公司的作業平臺勘察,也不能夠過問它到底是怎么開采的。”

  早期開發政策埋“禍根”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海洋學院副教授王亞民告訴導報記者,不僅是在渤海海域,中國其他沿海海域也普遍存在國外石油公司“暴力開采”國內石油的問題。

  “蓬萊19-3油田屬于中海油較早與外方簽訂聯合開發協議的油田之一,同時也是第一個出現溢油事故的油田。而國內其他許多石油平臺也將陸陸續續面臨開發協議到期,因此類似的溢油事故很可能再次發生,屆時我國周邊的海洋環境將會面臨更大的威脅。”王亞民說。

  據王亞民分析,“暴力開采”與我國早期海洋石油開發政策有一定關系。由于當時國內海上石油開采技術不成熟,政府在沒有完全考慮合作開發對生態安全威脅的情況下,便以招標的形式大力鼓勵國外石油公司進入中國石油開采領域,使其獨立掌握石油勘探權和開采作業權,并可以獲取石油資源的分成。

  然而,像康菲這樣的國外石油公司卻很明白,隨著中國石油開采水平的提高,今后再想進入中國采油的難度將會越來越大,因而在現有政策允許其進入中國海域采油的條件下,他們不惜冒著破壞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的危險,也要在短期內盡可能多地攫取我國的石油資源。

  “如今看來,早期這種尋求與國外石油公司共同開發國內石油資源的模式,不僅導致大量石油資源外流,而且由于外商獨立掌握油田的開采作業權,中方疏于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監管,最終導致我國沿海海域的生態環境也面臨著巨大威脅。”王亞民說。

  中海油態度“轉彎”

  上述中海油人士稱,這次溢油事故對該公司原油產量是一個巨大打擊,中海油的管理層也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教訓,在尋求用最新技術降低溢油風險的同時,初步打算調低石油產量目標,實施“降速深耕”戰略,以適度、合理開采石油資源。

  王亞民分析稱,在溢油事故剛被曝光時,中海油可能擔心“一把火燒到自己身上”,牽扯到自身利益,因此處理態度上比較謹慎,甚至有庇護康菲公司之嫌;但在外界輿論壓力以及媒體不斷曝光下,中海油重新考量各種利益因素,認識到選擇停產不僅能夠順應輿論,而且對其未來更長遠的開采工作是有利的,因此,當前便選擇了比較積極的態度應對溢油事故的調查工作。

  “但是,保護生態環境向來不是石油公司首要考慮的問題,他們一直最關注的是自身的經濟利益。這次中海油選擇停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日后能夠更多地開采該地區的石油資源,而不僅僅是為了保護渤海灣的生態環境。”王亞民最后說。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