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此“電荒”非彼“電荒”

時間:2011-08-2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電力是現代社會經濟的命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力消耗能源占一次能源總消費的比重從21%提高到44%

  電力是現代社會經濟的命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力消耗能源占一次能源總消費的比重從21%提高到44%,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從6%提高到22%,保障電力供應日益成為中國能源安全的重要內容。

  然而,中國電力的發展是長期與“電荒”相伴的。改革開放30余年,我國出現大面積拉路限電的年份超過20年。2008年開始,我國又出現新型的“電荒”問題。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盛會期間,10余個省份出現不和諧的拉閘限電;應對國際金融風暴剛剛取得階段性成效,2011年兩會之后,“電荒”再度成為熱詞。

  本輪“電荒”呈現出新特點。

  第一是爆發早、來勢猛。在傳統上春季用電低谷的第一季度即表現搶眼,令人對“十二五”開局之年夏季高峰期的電力供需形勢更加擔憂,目前有關方面估計屆時全國電力缺口可能達到3000萬~4000萬千瓦。

  第二是熱點轉移、應對不易。除了傳統的南方、華東沿海地區,隨著產業轉移本輪“電荒”明顯向湖南、江西、河南等中部省份轉移,福建、安徽等傳統的電能輸出地區也開始供應趨緊。而這些地方的一次能源資源、電源布局以及電網、路網等基礎條件難以在短期內適應、應對“電荒”的需求。

  第三是本輪“電荒”很大程度上屬于無法完成煤電交易、產銷流程與資金鏈條出現斷裂而引起的人為因素停機。在日益市場化國際化的背景下,需要從公共管理角度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思考,對現行電力能源管理制度進行更加深刻的變革。

  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如果超過5000小時往往伴隨“電荒”的出現,前兩次“電荒”莫不如此。而2008年至今,我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始終在4500~4700之間的低位徘徊,說明發電裝機始終是比較充裕的,本輪“電荒”不是供應能力而是供應機制的問題,這是與前兩類“電荒”完全不同的。

  煤炭可以說是唯一堪稱豐富的能源資源,火力發電裝機以及發電量占全國的比重長期保持在70%與80%以上,是我國的支撐性電源。近年來,即使煤炭價格持續上漲但電價被人為壓制,火力發電業務虧損嚴重,2008年到2010年三年僅五大發電集團已經累計虧損600億元以上,2011年前4個月虧損額依然高達105億元。截至2010年底,五大發電集團所運營的436個火電企業中,虧損面已達54%;其中85個資產負債率超過100%的電廠處于破產境地,占比高達19%。這一方面造成電廠缺煤停機,或者增加機組檢修,如目前湖南等個別地區火電機組停機比例甚至超過50%;另一方面則嚴重打擊了發電企業的投資意愿,2010年我國火力發電投資已從2005年的2269億元大幅下降到1311億元,預示著本輪“電荒”可能是一場持久戰,而且將向成品油等相關市場領域蔓延。

  1988年之前,我國曾經長期缺電,用電企業對“開三停四”甚至“開二停五”均已熟視無睹,居民生活與社會活動的用電水平被壓制在很低水平。主要原因是長期實行計劃經濟獨家辦電,導致投資匱乏供給滯后,無法滿足改革開放初期蓬勃發展起來的用電需求。

  新世紀伊始,我國再次爆發嚴重缺電,最多曾經涉及到26個省份,特別是對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造成較大影響,“電荒”一詞不脛而走,成為引人注目的社會公共問題。主要原因是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三年不建新電廠”等政策導致發電裝機嚴重不足,無法滿足中國“世界工廠”的發展模式特別是經濟危機之后快速增長的重化工業的電力需求。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