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新能源汽車技術與配套建設兩手抓

時間:2011-08-2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和電控三大核心技術中,電池技術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步伐,這也是所有發展電動車的國家面臨的相同問題。

      在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和電控三大核心技術中,電池技術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步伐,這也是所有發展電動車的國家面臨的相同問題。

      工信部部長苗圩曾表示:“必須在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壽命、安全性等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才能實現(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和規模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馮飛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電池的核心指標是能量密度,也就是單位重量有多少能量(每公斤多少瓦時),我國這個指標與國際比并不落后,但跟傳統的汽油車來比,弱勢就在于續時里程短,目前的技術水平決定了電動汽車的發展只能在市內的短途交通或定線的公交系統。

      “我國最大的劣勢是電池基礎研究不足,要在現有材料基礎上再大幅提高性能指標的可能性不大。”對于美日都在尋找新一代電池技術突破口,馮飛說,中國有大學和科研機構也在研究,但產學研沒有很好結合。

      “很多企業存在浮躁情緒,對鋰電池的呼聲很高。目前鋰電池在手機、筆記本電腦方面應用比較成熟,但大功率的鋰電池存在不穩定性,怎么突破這個瓶頸是個問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韓鐳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將來政府對電池技術的支持會更多,企業也會加大研發投入。

      馮飛還認為,電池的安全性需要高度關注,監管部門需要嚴格制定標準。另外,除了技術瓶頸亟待突破,配套服務設施建設也是當前面臨的一大困難,特別是充電設施不完善等成為市場應用方面的較大瓶頸。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是擴大市場應用的關鍵環節,主要是充電設施和換電模式,這就需要調動各方積極性,建立多贏的可以經得起市場檢驗的商業模式。

      對于如果數百萬輛電動車同時充電會沖擊電網系統的擔心,馮飛認為,雖然目前階段汽車量很少,還談不上對電網沖擊,但的確要考慮到未來大規模應用時的措施,除了國際上用得較多的實時電價、政策引導用電低谷時充電,技術上的解決手段就是換電模式,將風能、太陽能等間歇式可再生能源發電時儲存下來給電池充電,可以解決電網發電時用電不足、不發電時頻繁用電的問題,換電模式也可部分彌補充電設施不足的弱勢。

      為了進一步解決核心技術問題,科技部近日出臺的電動汽車“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中明確,“十二五”期間,將重點在技術上加大研發力度,重點突破電池的安全性、一致性、耐久性等,重點開發可靠性適應市場需求、性價比高的電動汽車產品。同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支持相關試點城市適度超前地開展充電網絡建設。另外,要加快技術標準研究、完善標準體系建設。而在即將出臺的《十年規劃》中,關鍵核心技術的解決和政策資金支持也將是重點內容。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