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位業內資深人士曾為我們講述過一個汽車業“擺缸”理論,所謂的缸是經銷商,缸里的水是市場,而汽車廠商就是擺放水缸的主人。在廠家看來,只有提前把缸擺好,在下雨的時候,才能保證接獲更多的雨水。而如果沒有擺缸,則即使下雨,接獲的雨水也不可能太多。對擺缸的人來說,缸破了不需要去修補,可以再擺一個。很顯然,在擺缸理論中,經銷商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境地。
廠家重量而經銷商重利,經銷商與汽車廠商雙方本應是互惠互利的關系,但在各自利益的面前,雙方在無形中又站在了對立面,一方面廠家的壓庫、返利牽制著經銷商的發展;另一方面,經銷商為擺脫被動,不斷強化自己的實力,以獲得渠道的掌控權,這勢必會造成兩敗俱傷的結局。
不過,最近我們看到了一個可喜的變化,今年以來殘酷的市場競爭讓汽車廠商們開始改變對經銷商的態度,就是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經銷商,以保證渠道穩定。因為他們深知,如果“后院”起火,銷售渠道不穩定,倒霉的終究還是自己,比亞迪已經飽嘗了苦果。
這種變化從最近幾個月車企對經銷商放出的各種支持政策上即可看出,眼下大多數車企對經銷商仍無硬性銷售指標,也沒有強行壓庫。相反,在促銷活動上,車企給予了經銷商大力度的支持配合,并根據市場占有份額的變化進行補貼和獎勵。
從年中開始,各大車企紛紛推出各種營銷新政,其中絕大多數是與經銷商聯動的。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眼下,如果想要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保證信息更新的及時性,而與經銷商聯動營銷隨時溝通,無疑是最好的方法。
以往經銷商們為了自身生存,雖然大力度降價促銷。但力度畢竟有限,廠家直接介入后,情況就不同了,車型優惠幅度一下子加大許多,競爭力與銷量明顯上升。與此同時,在廠家沒有支持前,賣車基本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同品牌各家店之間互相搶生意。但廠家支持后,同品牌各家店之間的惡性競爭也馬上停止了,一致聯合對外,到其他品牌那邊搶客戶,整體實力大增。
種種跡象表明,車企正在積極與經銷商建立同盟,增強競爭能力,以應對惡劣的市場環境。而這種聯合營銷模式的形成,無疑將推動車市發展,甚至促進新的格局產生,絕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