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23日電 近期國際油價在震蕩中下行,再次引發人們對國內油價調整機制的議論。議論的焦點是國內成品油價格漲多跌少,與國際油價變化不合拍。專家認為,盡管目前實行的調價機制在反映市場供求狀況、與國際油價接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石油定價機制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調價標準上,成品油價格上調和下降缺少統一的參照價格,導致“易漲難跌”。其次,調價周期不合理。每次調價都是對前一段時間國際油價波動結果的反映,具有一定“時滯性”。再次,調價參照物受爭議?,F有定價機制參照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價格變化率,難以準確反映國際油價變動情況。最后,由于多次調價幅度都不到位,會給下一次調價造成困難?;谀壳皣鴥人揭呀浀陀趪H水平的現狀,可能就不具備下調空間。此外,在目前油價的實際構成中,政府收取的各種稅費以及物流運輸成本都包括在內,致使定價機制中“非油價成本”因素比重高,這也使油價“易漲難落”。
針對成品油調價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專家建議,可以采取修訂參照標準、適當縮短調價周期、增加調價頻率的辦法,使國內油價變化與國際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