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下達了首批29個省(區、市)擬核準風電項目計劃,總規模達2883萬千瓦,其中,四川僅獲得20萬千瓦指標,排在29省市的倒數第8位。
根據最新調查,全省風電儲量超過360萬千瓦。至少有8個市州提出風電發展計劃。投資熱情與國家規劃相去甚遠,成行的可能究竟有多大?
地方規劃
8市州想上風電
7月底,上任不足一個月的雷波縣代理縣長王榮華急急忙忙趕到省發展改革委,詢問發展風電產業的程序問題。“能不能和他們先簽協議?能不能先測風?”他的問題一個接一個。
近段時間,國內多家能源巨頭密集造訪雷波縣。雷波除了水能資源,風能資源也很豐富,“老百姓的羊子都能給吹起來。”王榮華說。
德昌縣搞風電已走在前面。3月底,我省首個風力發電場――安寧河谷風電場一期示范工程在德昌縣麻栗鄉建成,建設規模為1.6萬千瓦。二期、三期項目前期工作也在進行,力爭年內開工。
公開資料顯示,全省至少有8個市州表示要發展風電項目,甚至已經提出明確的發展目標。
今年5月11日,廣元利州區政府與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水電開發公司簽訂協議,投資10億元,分兩期開發廣元風能。
一個月后,綿陽市平武縣與東汽集團簽訂協議,投4―10億元開發平武風電資源,形成5―10萬千瓦的風電總裝機。
中國風電集團與達州市宣漢縣簽訂意向性協議,擬在宣漢建風力發電場。
巴中市邀請東汽集團專家赴南江縣考察,并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測量風力風速。
雅安市漢源縣、攀枝花米易縣、阿壩州茂縣以及甘孜州的部分縣,都表現出對風電項目的熱情。
國家計劃
四川還是“貧風區”
8月8日,國家能源局通過媒體發布了《關于“十二五”第一批擬核準風電項目計劃安排的通知》,一次性下達了29個省(區、市)擬核準風電項目計劃,總規模達2883萬千瓦。并明確要求:“未列入表中的項目不得核準。”個別確需調整的項目,也必須先申請待國家能源局批準。
這個盤子中,四川僅獲得20萬千瓦指標,在29個省(區、市)中排名倒數第8,只相當于排第一的內蒙古的二十八分之一。
“這主要是對四川風能資源的"刻板印象"。”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四川的風能資源沒有得到外界的全面認識,以為只有安寧河、大渡河和岷江等幾條河谷才有少量風能資源,屬于典型的“貧風區”。
根據省發展改革委和省氣象局聯合進行的測風,全省風能儲量超過350萬千瓦。不僅在河谷,盆周山地都擁有豐富的風能資源。廣元就素有“廣元的風、昭華的蔥”的說法。漢源縣民間也有“清(溪)風雅(安)雨建昌月”之說。
著眼長遠
按規矩辦事有序推進
“千萬不能擅自簽訂合同。”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對心情急迫的王榮華澆了一瓢冷水,一再告之要在國家和省發展改革委的統一部署下進行。
風電近年來在我國發展迅速,裝機容量已經突破1000萬千瓦,2020年有望達到1.5億千瓦。但由于各個環節發展不同步,投資熱情高導致一擁而上,各地普遍出現并網難、“棄風”現象嚴重、風電機組閑置等問題。
據了解,根據此前相關規定,投資五萬千瓦及以上規模的風電場需上報國家發改委核準,五萬千瓦以下的風電場須在國家發改委備案后由地方政府核準。一些地方政府和風電投資商紛紛采取“項目拆分法”,即將大型風電場拆分為若干個裝機容量小于五萬千瓦的項目,以求盡快上馬,由此形成了中國風電獨特的“4.95萬千瓦現象”。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認為,這次國家給予我省的指標較少,但是從長期來看,有利于我省風電健康有序發展,而且,這還只是首批項目,今后,國家還有可能繼續核準項目,只要我們扎實、科學、有序地推進,四川發展風電完全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