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今年的重卡市場,大部分人已持悲觀的預期,上半年產銷數據的出爐印證了這一預期。今年上半年,重卡共實現了543425輛的銷量,同比去年下滑7.04%。細究這7%的下滑,就會發現不是所有企業都哀鴻遍野,而是呈現出“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其中,有些企業表現蹊蹺,有些企業表現突出,有些企業不咸不淡。為了細究背后的原因,發掘行業的走勢,本報將從本期開始推出系列報道《上半年重卡市場的尋常與不尋常》,此為第一篇和第二篇。
2011年已經過半,重卡市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銷量同比下跌7%”的答卷。
商用車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運輸工具,其銷量多寡與經濟形勢密切相關。2011年上半年的市場頗不平靜,經濟放緩、優惠政策退出、銀根緊縮、物流成本提高、行業調整等影響突出。經濟放緩間接地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北京汽車市場分析師蘇暉表示,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狀況不佳,工業景氣度下降,這對商用車市場的購買力形成了沖擊。“商用車的銷售模式通常是‘貸款買車,掙錢還貸’,銀根緊縮無疑對生產和消費都有不利影響,這本身就是商用車銷售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認為。
2011年上半年也是政策出臺密集期,從油耗準入、安全標準提高到有著“史上最嚴格治超”之稱的《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無一不敲打著重卡市場的神經。東風商用車公司總經理黃剛談道:“環保、安全等方面的技術法規和相關政策,對中重卡產業的健康發展起到很大促進作用。不過,隨著技術標準、相關法規不斷加嚴,車輛生產成本也在不斷增加,這給卡車企業提出了新挑戰。卡車企業是為運輸用戶服務的,目前我國運輸行業正在向集約化、高效化、專業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給卡車企業帶來很多挑戰。以煤炭運輸為例,過去是通過超載來盈利,現在治超越來越嚴格,就要依靠提高運輸效率來盈利,做到‘少拉、快跑、低耗’。這就對卡車企業生產的產品提出較高要求。”
此外,卡車企業生產成本也在不斷上升,包括原材料漲價和人力成本的上升。而人民幣不斷升值,也給卡車企業走向海外市場帶來不少困難。
在銷量排行榜的前9名當中,出現了這樣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排名前三的東風、重汽、一汽上半年銷量均同比下降,降幅與其排名也呈現出同樣的順序,即東風下降0.8%,重汽下降19.7%,一汽下降34%。而排名4~9位的重卡企業,上半年銷量均同比上漲,漲幅從0.6%~90.7%不等。
在同樣的市場狀態下,按理說,排名前三的企業在網絡渠道、市場基礎上要占據優勢,為何銷量反而均下滑業界普遍認為上半年市場不好,為什么排名4~9位的企業銷量又都上漲本報試圖從產品、營銷、網絡等方面為您解讀這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