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新能源汽車,大多數的第一印象便是乘用車,但實際上,新能源汽車的范疇遠不止于此。電動卡車、電動貨車均屬于新能源汽車。
貨車領域新能源化提速
2022年1-4月,工信部共公示了4批新車公告,新能源貨車底盤、整車車型數量分別為190、140、191、292款。自2021年12月350批開始,新能源貨車新車型已連續5個批次大幅增長。尤其是本次發布的新車公告,新能源貨車新車型數量同比增長100%,貨車領域新能源化進程正在提速。
2022年7月20日,中國石化宣布,中國石化首座重卡換電站——百家旺綜合加能站在四川宜賓建成投用,該站的建成投用標志著中國石化繼發展氫能、光伏、汽車充換電業務后,開始進軍“重卡換電”領域。
重卡換電在上半年發展提速,新車型數量的增長、中石化的入場……這一切都在昭示著傳統運輸行業的新能源化正在加速。
重卡換電帶來的變化
能源的交替更迭,不僅關乎貨運體系的變更,還牽動著社會的發展。從重卡換電帶來的是補能時間的縮減和物流公司效益的提升。目前,純電重卡的補能方式仍以充電為主,但由于重卡的電池容量大,即便是大功率的直流電快充充滿電也需要2小時左右,而換電時間一般在3~5分鐘。補能方式的變革大大縮短了補能時間,提高了物流公司的運輸效率。
新能源重卡要想得到市場的青睞,在馬力方面同樣需要重視。重卡,載重大的特點要求其具備大馬力。事實上,重卡的發展路線也正是如此。從上世紀開始到現在,國產卡車的馬力一直呈現逐步加大的趨勢,如今已經出現了600馬力的牽引車。
新能源重卡的車電分離,企業購車成本降低。電池在整車成本中占據了不小的份額,車電分離的設計使得重卡的購車成本降低,此外換電電池的統一管理也使得電池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重卡換電面臨的阻力
一直以來,電池和換電站缺乏行業統一標準成為重卡換電的阻力。一方面,重卡的車型多樣牽引車、自卸車、攪拌車,另一方面動力電池廠商之間存在技術壁壘,電池之間無法通用。
換電站選址難。換電站的建設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土地資源的稀缺和審批成為換電站建設面臨的難題。此前李書福就曾建議加快明確換電站建設、土地審批等相關規定,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優化換電項目高壓新裝(增容)審批流程,放開一址多戶,加快建設周期。
換電站建設成本高。據估計,建造一座換電站的成本高達數百萬元,單個企業建造換電站的資金風險較大。早在2020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把“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列為新基建的七大重要領域之一。工信部、國家能源局等多部委也多次明確指出要積極支持充換電商業模式創新,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將換電站納入基礎設施建設的范疇,能夠促進換電站的快速建設。
重卡換電,帶來的是傳統運輸行業的能源變革,對于雙碳目標的達成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在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后的兩年時間里,重卡換電有望在迎來快速發展的同時,探索出更加具備可推廣和可復制的發展路徑和落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