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省向全面實現農村各業機械化邁進的關鍵一年,半年來,全省農機部門繼續按照“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服務新農村”的發展戰略,解放思想,求真務實,扎實苦干,在全省農機化發展整體跨入高級階段后,持續保持了健康穩步發展的態勢,現將有關情況分析如下:
一、農機補貼政策促進農機裝備水平優化升級,現代農業生產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在補貼政策的促進下,今年上半年農機裝備總量將持續穩步增長,預計全省農機總動力將達到1.19億千瓦, 新增231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在實施補貼政策工作中,我省繼續堅持突出重點、統籌安排的原則,不斷調整農機存量結構,優化增量結構,補貼政策促進結構調整效果顯著。
農業機械大型化發展依舊強勁。上半年,預計全省農用拖拉機保有量達到 248.3萬臺。經過5年多的結構調整,大中型拖拉機與小型的比值由2006年的1:7.3,發展到目前的1:4.5,增幅為69%,結構調整效果顯著。特別是上半年新增的4.1萬臺農用拖拉機中,小型拖拉機新增2.3萬臺,增長1.1%;大中型新增2.5萬臺,增長5.9%,增幅超過小型近5個百分點。新增的25馬力以上的拖拉機平均動力超過65馬力,比上年增加4個馬力。就80馬力以上的拖拉機而言,上半年購機補貼政策補貼了8056臺,占去年全年補貼數量的76%,同時為適應機械深松和規?;鳂I的需要,100馬力以上拖拉機已逐漸被農民接受,銷售市場開始活躍。大中型拖拉機的強勢增長也帶動了配套農具的協調發展,在上半年增加的15.8萬臺的配套農具中,小型的增長3.6%,大中型的增長5.4%,增幅超過小型1.8個百分點。
糧食收獲機械市場依然堅挺。我省在補貼工作中,堅持把發展糧食生產機械化作為農機化工作的中心任務,在繼續穩固小麥生產機械化的同時,進一步突破玉米機收機械化。上半年,小麥聯合收獲機的增長依然穩定在8000臺左右,為我省夏糧實現“9年豐”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今年玉米收獲機械市場依然堅挺,上半年全省補貼玉米收獲機械近5000臺,預計全年補貼玉米收獲機達萬臺以上,有望取得自2008年以來連續四年突破萬臺的驕人成績,為全省玉米機收生產環節進一步提高質量和發展速度提供強力的裝備保障。
抗旱農機具購置勢頭迅猛。今年入春以來,我省旱情嚴峻,農業生產面臨嚴重考驗,我省農機部門及時首次啟動了抗旱農機具購置補貼工作,全省補貼水泵2萬臺,噴灌機械3000臺,在農業抗旱保苗工作中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農業機械對現代農業生產的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保護性耕作技術優勢逐步顯現,農機化作業水平顯著提升。在我省“十二五”規劃以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水平繼續提升,重點經濟作物關鍵生產環節機械化實現重大突破,設施農業、畜牧業、水產業、林果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業機械化得到全面發展的總體目標的指引下,上半年,預計全省完成機耕作業面積1212千公頃,機播2630千公頃,機收3482千公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45.2%、14.3%和5.2%。
保護性耕作技術優勢顯現。在去冬今春連旱的不利自然條件下,全省800千公頃機械化免耕播種保護性耕作小麥,出苗整齊,苗全苗壯,穗大粒飽,耐旱力、抗倒伏能力強,畝產達466.5公斤,較傳統耕作對比田畝增36.2公斤,增產幅度達8.413%,全省免耕播種保護性耕作小麥總計增產4.33億公斤,為奪取我省夏糧“9年增”做出了積極貢獻。
玉米免耕播種技術亮點頻現。近年,我省小麥機收、秸稈還田、玉米機械化免耕播種“一條龍”作業已逐漸成為“三夏”農業生產的亮點。上半年,玉米機耕面積387.3千公頃,比上年同期減少近30%,玉米機播2620千公頃,玉米免耕播種面積將占到玉米機械播種面積的85%以上,玉米機播水平保持在95%以上。
經濟作物機耕環節發展迅速。上半年,我省著力解決制約主要經濟作物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發展問題,在玉米機耕減少近30%的情況下,農作物的機耕面積仍然增長45.2%,其主要原因是蔬菜、棉花、土豆等經濟作物的機耕面積增長迅速,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倍多,推動了全省經濟作物機械化的突破和快速發展。
三、各項農機培訓、維修服務有聲有色,新型農民隊伍不斷壯大。 上半年,全省農機部門把培育和造就高素質農機化人才隊伍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認真實施農機化實用人才培訓工程,積極開展農機技術宣傳與培訓工作,廣泛開展農機駕駛員培訓、技能培訓和技術培訓,利用新聞媒體宣傳機械深松作業技術和保護性耕作有關技術知識,共培訓各類農機技術人員35.5萬人次,完成全年培訓任務的3/5,同比增長75%。開展農機培訓,造就了一大批既懂農機操作有善于經營管理的新型農民,成為促進農業勞動者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確保了在春播備耕和“三夏”生產農機作業中農機操作人員技術過關,作業質量有保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各地農機部門還利用農閑季節,指導農機戶檢修機具,共維修各類農機具235萬臺次,同比增長46.2%,確保了農機安全生產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