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冷眼觀車 傳統汽車節能大有可為

時間:2011-05-3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兩年在汽車行業有蔓延之勢。在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發展勢頭越來越盛的情況下,內燃機專家正在默默承受著一份從未有過的失落,地位已現“被邊緣化”趨勢。

      “新能源汽車來勢洶洶,傳統內燃機行業將走向沒落?”

      這樣一種擔憂,近兩年在汽車行業有蔓延之勢。在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發展勢頭越來越盛的情況下,內燃機專家正在默默承受著一份從未有過的失落,地位已現“被邊緣化”趨勢,研發節能技術的立項越來越難。發展進化了百余年的內燃機,將在當今一代專家手中“壽終正寢”嗎?

      答案是否定的。5月6日,在《汽車與運動》雜志社主辦的“昆侖潤滑油2011中國汽車發動機產業沙龍”上,內燃機專家、汽車企業相關負責人、汽車行業組織領導以及政府官員齊聲吶喊,“發展新能源汽車應該與傳統汽車節能并重”,“現階段傳統汽車節能更為現實”,“傳統汽車節能潛力巨大,大有可為”。

      傳統汽車節能不該被忽視

      鑒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強大熱潮,本屆汽車發動機產業沙龍的討論話題自然從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的關系開始。

      參加沙龍的多是汽車內燃機方面的專家,言談中能感受到他們有一種失落的感受。中國內燃機學會專職副秘書長吳國明表示:“最近跟內燃機行業的專家、教授接觸比較多,大家感覺有點壓抑,現在的呼聲比較高的是新能源汽車,到處聽到的燃料電池、混合動力、電動車。以前提內燃機的研發項目比較容易得到重視,但現在電動汽車一來,內燃機節能減排的研發項目就排不上名次了,感覺有點被邊緣化。”

      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建昕認為,傳統汽車節能應該與發展新能源汽車并重,我們現在的并重做得不好,新能源汽車那頭重了一些,節能這頭抓得不夠,政府的重視程度也不夠。

      “內燃機的節能工作,這幾年的確沒有得到國家很多的重視,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新能源汽車上了。”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姚春德也表示,近十年來,國外的發動機工業飛速發展,而我國的內燃機技術方面似乎沒有做多少工作。這就造成了我們內燃機技術的落后。

      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指出:“有人說搞電動車,搞新能源汽車,傳統汽車我們跟不上國際的發展,就不要太投入了。但經過這一段的討論,現在大家想法基本上一致了,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都很重要,不能片面強調替換。”

      電動汽車替代傳統汽車

      是漫長的過程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保障能源供給,減少環境污染的戰略選擇,也是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不過,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還有很漫長的發展過程,傳統內燃機汽車的生命周期還很長。

      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動力研究院院長助理郭威認為,現在電池的耐久性、續駛里程等問題,制約著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未來純電動汽車也主要在乘用車領域使用,商用車還難以推廣。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汽車處調研員蘇懷山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技術層面還存在很多問題,未來十年,新能源汽車應該主要側重在研發,而不是上規模。

      王秉剛在會上對傳統汽車和電動汽車的發展進行了預測。他指出,“十二五”時期,電動汽車要經歷一個準備階段,量會很少,大約2020年前后才有可能進入快速增長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傳統能源汽車都將占主導地位。即使未來電動汽車成為主流,傳統內燃機汽車也將長期存在,只是所占比例會下降而已。

      這一預測,獲得了與會專家的普遍認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電動車專家吳志新表示:“我想這輩子看不到內燃機的消亡,將來電動汽車普及之后,內燃機汽車也不會滅亡。如果全用電動汽車國家很不安全,一旦用電出現問題,交通將陷入癱瘓。內燃機經過了一百多年的進化,它的競品需要有很長的應用過渡和提升時間。”

      傳統汽車節能大有可為

      在達成傳統汽車節能與發展新能源汽車并重的共識后,與會專家認為,應該下大力氣進行傳統汽車節能技術的研發,一方面可以取得現階段的節能效果;另一方面,傳統汽車上很多節能技術未來還可以應用在電動汽車上。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認為,發展節能汽車是非常現實的,即將實施的第三階段燃料消耗量標準將比現在的第二階段標準,乘用車油耗下降20%。商用車節能的潛力更大一些,如果也算20%,按照1800萬輛車計算,一年節省出的油就可以供360萬輛汽車使用,這個效益比較容易顯現。

      王秉剛指出:“節能汽車技術包括汽車小型化、先進內燃機技術、汽車的先進車身、底盤技術,還有混合動力技術等。”

      “采用傳統汽車節能技術的奧迪A3已經可以做到百公里油耗3升,這說明傳統汽車節能還有非常大的潛力可挖。”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院長助理、內燃機系主任李君說。

      在傳統汽車節能方面,發展混合動力技術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這一點也取得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認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杜芳慈認為,傳統汽車節油最好的技術就是混合動力。在剛剛結束的上海車展上,豐田展出的新一代混合動力普銳斯,采用1.8L發動機,日本工況百公里油耗僅4升,售價約18萬元,市場競爭力很強。豐田表示,2030年所有的豐田車都是混合動力。如果從一個國家的角度來說,采用這種混合動力技術將節省大量燃油。

      當然,在傳統汽車節油方面,內燃機是第一位的,但不是惟一的。多位專家指出,除發動機外,低阻力輪胎、節能空調、降低風阻系數的外形等,都可以為傳統汽車節能做出貢獻。據了解,歐洲曾經做過安裝TPMS(胎壓監測系統)的試驗和計算,安裝TPMS后可節省7億加侖的燃油。

      此外,規范在用車管理也是節能的重要方面。吳國明建議加強在用車的管理,“如果我們一方面高度重視電動汽車,另一方面農村等地的低速汽車卻天天冒黑煙,我們節能減排的效果同樣無法實現。”趙航指出:“現在有一些實用的節能技術可以應用到在用車上,即使僅節油1%,因為近億輛的汽車保有量,節油效果也不得了。”

      聯合研發攻克核心技術

      盡管傳統汽車節能大有可為,但先進節能技術卻并不容易掌握。

      吳志新指出,包括節能技術在內的內燃機技術的提升,多是通過先進的電子控制系統來實現的,而我們現在最缺乏的正是電子控制技術。目前國內汽車企業使用的電控燃油噴射系統,基本被博世、德爾福等跨國公司壟斷,國內企業連基本的電控技術都難以掌握,更談不上進一步的優化和提升。

      “傳統汽車節能的核心任務就是要突破關鍵零部件技術。”,李君認為,現在我們沒有關鍵零部件,比如電控單元、高壓共軌系統等依靠大量進口。所以,我們要建立國內強大的供應商體系,提供小型化技術、增壓技術、熱管理技術以及電動水泵、電子節能器等關鍵零部件,來實現傳統汽車的節能。

      為掌握核心技術,汽車及發動機企業必須加大自主創新力度。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葛紅認為,現在關鍵要解決自主研發落地問題,汽車企業需要強化自主創新的主體意識,建立企業的自主創新體系,積極跟蹤國外先進的技術產品發展趨勢,加強與國外研發機構的合作交流,從而進行關鍵零部件的攻關。

      蘇懷山表示,國家計劃對傳統節能汽車研發加大支持力度,考慮成立汽車發動機研發聯盟,對重要技術進行聯合攻關,主要集中于傳統節能汽車的發動機技術,包括混合動力等。

      蘇懷山的這一設想,得到了與會汽車企業和行業專家的高度贊同,也燃起了大家對節能汽車發展的信心。葛紅的觀點很有代表性,她表示:“搭建研發聯盟,支持企業進行共性技術的研發,能夠縮短研發周期,避免重復投資。”與會專家期盼著發動機研發聯盟早日成立,促進傳統汽車節能技術的發展,促進汽車產業更快進步和強大。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