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們參加了協鑫能源組織的其董事長等高管參加的交流活動。期間來自全球的投資者提出了很多關于光伏產業發展以及公司產品前景的問題。通過此次交流活動我們對目前國內光伏市場有進一步的清晰的認識,對未來中國光伏之路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我們研判:1)目前電子級晶硅產品(11N)成本可以做到20$/KG以下,而6N的太陽能級晶硅成本可以控制在18$/KG以下,未來2年晶硅價格隨著產量釋放迅速下降的空間可達50%以上(主要考慮長協單價格下降)巨大,最終傳導到組件端成本可下降15%-20%左右;2)整個太陽能行業容量的擴張,主要依靠其成本的下降,特別是晶硅成本的下降;而不是寄希望于來自于政府的補助或者補貼;3)太陽能級晶硅生產以及切片企業,已經意識到要讓渡利潤給電池片、組件行業和環節,從而使的組件需求量增加,最終帶來晶硅以及整個行業的需求量的增加;4)終端產品下降反推行業內一級梯隊產能持續擴張且占領市場,同時其裝備技術升級明顯,對新裝備特別是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的裝備需求增加;5)國內市場10GW大蛋糕預計會在12-13年啟動,屆時將會在低成本模式下實現高速增長。
1.目前太陽能行業總體形勢如何?
組件企業部分存貨庫存對第一梯隊企業影響有限。
第一梯隊企業(GW級以上企業,且擁有前端產業鏈)下游供應鏈廠商發貨量相對平穩,且上游晶硅、切片企業已經通過技術改進和擴大規模,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并意識到,在保證自己正常利潤情況下,考慮下調自身產品價格,從而希望下游企業在保證一定毛利率的情況下,盡量降低成本,從而擴大市場,反過來了保障行業的長遠發展。據了解,一些三級梯隊企業,確實存在一定的存貨,隨著市場3,4季度需求量的增加,此類存貨會逐漸消化,最終全年行業增長還是有保證的。
第一梯隊企業訂單仍舊充足。
據了解,一類梯隊企業,訂單狀況目前仍舊較好。諸如協鑫目前已經有超過20個8-12年的長單,總出貨量已經超55GW,且其與老客戶維持良好的客戶關系的同時,也積極發展新客戶,不斷借此機會擴張市場份額,與客戶強強聯合,共同成長。
主動下調晶硅原料價格使下游客戶獲得足夠利潤空間。
一類梯隊核心企業,特別是晶硅原料制造企業,已經主動認識到主動降價,保證下游客戶的毛利率水平,使得下游企業獲得較好的價格,同時使其擁有業內最高的毛利率,反過來擴大了自己的市場份額和容量,實現強者更強的格局。
2.整個光伏行業業態情況。
光伏行業目前主要靠政府補貼,核心企業通過擴大產能,技術進步,希望能夠促進整個光伏行業的成本下降,從而盡快實現光伏行業的完全市場化。一梯隊企業,努力通過科技進步和規模的擴展,推動價格下降,從而推動行業的發展。正式因為如此,我們認為,此類公司產品價格下降對其毛利率影響會在可控范圍內,且整個光伏行業的發展趨勢是強者更強,未來會面臨整個行業的整合。
3.低成本優勢的晶硅企業持續擴張。
具有成本優勢的第一梯隊企業持續擴張。其最終目的,不僅在于滿足現時的需求,更是要瓜分未來的市場。
協鑫的產量已經占到國內的40%以上,其多晶硅第1季度將在去年4季度5754噸的水平上仍有增長,達到5927噸;7月底前,將會有1萬噸/年的新生產線投入生產。該生產線使用公司研發的最新技術,產出全球最高品質的產品,同時具有全球最低的成本。公司目前產量是2100噸/月,未來將建成6.5萬噸/年的多晶硅產能;同時公司利用技術研發優勢,降低成本,從而逐步降低價格促進整個光伏行業的發展,擴大光伏行業的規模。
第一梯隊11N級電子級晶硅成本已達到20$/Kg以下。
目前第一梯隊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和進步(增加還原棒數量,冷氫法回收技術等),多晶硅成本也可以做到20美元以下,9N級別以上的電子級晶硅(11N)和6N的太陽能級晶硅,成本相差2-3美元,如果是太陽能級6N晶硅的話,完全可以做到18美元以下,做到全球最低。從技術上看,這些企業多晶硅氫還原使用24-40棒,未來要轉向使用48棒還原對。通過在使用中不斷創新,進步,降低生產成本。
4.11N級別電子級晶硅料利于轉換效率提升和壽命的延長。
目前,一些公司在探索使用電子級晶硅料,替代傳統的6N太陽能級別的晶硅料。公司光伏切片使用電子級多晶硅的好處在于生產電子級晶硅中磷、硼含量非常少,從而使得光伏電池的壽命更長,可以達到50年,從而降低相關產品的保險費用。此外,此類爐料在多晶硅鑄錠長晶中,也可以使光伏組件的轉換效率得到提高。
5.國內光伏行業啟動所需要的條件。
中國2015年光伏裝機量要達到10GW,這是因為中國政府對日本地震十分重視,重新檢討了能源結構,把新能源(PV)看做了重點。除了我們傳統意義上要求光伏組件價格下降以便在有限的財政補貼內最大限度的推動光伏發展外,另外一個因素是電網建設。這主要是要解決長距離輸送的問題,就是電網的建設(電網的覆蓋范圍要包含新疆、內蒙等)和輸電成本的下降(主要包含超高壓輸電和直流輸電等技術的突破)。隨著今后國家輸電網絡的完善,給西北地區大規模光伏電站建設打下基礎。6.具有技術成本優勢的企業,仍然享受較高毛利率。
目前第一梯隊一些企業,其硅片毛利率仍然高達50%以上。其硅片加工成本,遠低于0.24$/W;多晶硅使用量為0.59g/W.按照目前長單價格50-60$/Kg折算,其成本為0.50$/W左右,考慮到目前晶硅硅片價格在0.97$/W左右,毛利率48%左右。這說明對于目前的晶硅價格來看,核心企業還是有成本優勢且在競爭中
能利用成本優勢,迅速擴張市場占有率的。
1)目前電子級晶硅產品(11N)成本可以做到20$/KG以下,而6N的太陽能級晶硅成本可以控制在18$/KG以下,未來2年晶硅價格隨著產量釋放迅速下降的空間可達50%以上(主要考慮長協單價格下降)巨大,最終傳導到組件端成本可下降15%-20%左右;2)整個太陽能行業容量的擴張,主要依靠其成本的下降,特別是晶硅成本的下降;而不是寄希望于來自于政府的補助或者補貼;3)太陽能級晶硅生產以及切片企業,已經意識到要讓渡利潤給電池片、組件行業和環節,從而使的組件需求量增加,最終帶來晶硅以及整個行業的需求量的增加;4)終端產品下降反推行業內一級梯隊產能持續擴張且占領市場,同時其裝備技術升級明顯,對新裝備特別是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的裝備需求增加;5)國內市場10GW大蛋糕預計會在12-13年啟動,屆時將會在低成本模式下實現高速增長。我們建議投資者強烈關注第一梯隊企業以及與產業技術升級相關的裝備制造企業,包括晶硅提純相關的東方電熱(300217)(冷氫法回收)、中圣集團(氫還原爐)、江蘇雙良(氫還原爐);鑄錠切片環節以及機加工環節的精功科技(002006)(新一代高效鑄錠爐)、天龍光電(300029)、江蘇晶盛(IPO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