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的高壓態勢和持續低迷的成交量交織下房價究竟如何?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環比價格下降的有9個城市,持平的有5個,上漲的有56個城市,占到了八成。那么,這些數字背后又折射著一種怎樣的變化呢?
中原地產三級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表示,從總量來說,大部分城市成交價格下行趨勢較為明顯。
張大偉:之前環比價格漲幅相比三月份也是略有縮小,而且同比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調,目前來看總的趨勢還是在從成交量下調到成交價格下調的一個轉變過程中。
張大偉判斷,這一情況在一線城市更為突出。在采訪中,北京市鏈家地產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很多樓盤都出現了成交量下跌的情況。
銷售人員:主要就是市里邊這塊,西城這塊價格沒有太大的浮動,只是說成交周期可能會拉長一些。
記者:成交周期拉長怎么理解?
銷售人員:國家出這些政策這塊,像以家庭為單位,只能允許名下有兩套房子,很多家庭名下有兩套房了,要是想買必須得賣一套,但是那兩套房又不想賣,這樣就可能先忍忍,等等再說。
而杭州,原本炒的火熱房市現在更是處于尷尬的成交成績極為不佳的境地。很多開發商為了吸引購房者,推出了各種名目的促銷活動,比較常見的是像存五萬抵八萬的“存抵”優惠。
某開發商:一個還是持續展示我們項目本身,同時我們已經是進入銷售期的樓盤,所以說也是希望能促進銷售。
不過對于開發商的這種讓利活動,購房者并不買賬,對他們的購房影響并不大。
購房者:開發商不會做賠本買賣呀!我看折扣不是很大,在心理層面上有點實惠,但是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也談不上,觀望一段時間還是心理踏實些吧!
張大偉表示,開發商和購房者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正是來自國家嚴厲的限購和限貸政策,尤其是近日央行的一系列從緊的貨幣政策,如對存款準備金的上調,這些首先使得各商業銀行抑制了放貸沖動,同時增加開發商資金利用成本。而對于購房者來說,獲得貸款的難度也會更大。
張大偉:限購是基本上抑制了投機投資的需求,大部分需求都是自住了,而現在貸款額度緊張的話也使一部分非理性的需求離開市場了。
在新一輪房價調控政策影響下,房價漲勢雖然有所回調,但各地情況卻出現較大差異,除新房以外,二手房交易情況如何?
根據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二手房價格下降的城市有增多趨勢,達到16個,而持平的城市有13個。
以南京為例,90平米以下的二手房已經環比下降了0.4個百分點,達到99.6%。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從4月開始,當地幾乎每家中介都鮮有購房者上門咨詢,某中介告訴記者,近期他手上有不少客戶都流向了新房市場。
中介:他們以前也沒有說過要買期房,因為期房你不可能一下住進去,他們還是主要考慮二手房,但是四月下旬開始就流失了好多客戶,好多就準備買期房。
而在廣州,某中介反映,第三輪樓市新政出臺后,二手房成交量驟跌。因此,購房者表現出了濃厚的觀望情緒。
《21世紀經濟報道》地產新聞總監李一戈分析,目前房價下跌趨勢已經由新房市場像二手房進行傳導。
李一戈:成交量大幅下降,尤其一線城市為主,成交量下落的幅度非常大,隨著成交量下來必然帶來價格的下滑,有些城市比如北京城區都開始出現二手房比較堅挺的地方都出現松動的跡象,以后在范圍和幅度上都會加快。
這一點也得到了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暉的認同,胡景暉同時指出,由于一線城市現在新房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趨勢,導致二、三線城市現在新房價格出現較大增長。
胡景暉:很多二三線城市漲幅反而比原來北上廣深這些戰略型城市來得更猛一些,這個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一方面戰略型城市和大城市房價透支的比較嚴重,另外一方面限購管控的比較嚴格,而二三線城市目前來看很多城市有的沒有限購,有的限購的手段還比較寬松。
山東濟南市民張女士是一位工薪族,由于看到國家不斷出臺政策干預房價,心中總是期盼房價能適當下降。于是張女士一直持幣觀望。
張女士:從年前就開始看房子,但是看了半年,總感覺房價會稍微降一點,但到現在房價一直沒降下來,也沒買到合適的房子。
在北京市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志強看來,土地供應問題沒有解決是目前房價上漲的根本原因。
任志強:我們想想如果沒有解決供求關系和土地壟斷制度的時候,不會有房價問題,現在我們提出的就要改變土地供給制度的方式。我們的土地制度實行了土地招拍掛價高者得,是推動房價急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從00年到2010年這段時間,我們的土地大概增長了176%,而房價只增長了70%多,只是土地增長的一半,那么土地的價格增長原因是因為它嚴重的供不應求,如果供過于求的話,土地怎么會高速增長呢。
也正因此,任志強判斷,房價還會出現上漲態勢。不過,這一判斷遭到業內人士的反對。胡景暉認為,事實上,隨著國家政策的進一步到位,再加上目前市場到現在的僵持狀態,相信房價肯定會出現下跌情況,可能拐點就在5、6月份。
胡智暉:有時候就不要著急,我覺得5、6月份會出現變化的,我覺得6月份全國能夠整體趨穩就不錯了,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應該會漲幅下降的跡象,如果不把保障性住房算進來的話,我覺得降3到5應該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