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政策法規 > 資訊詳情

做國產伺服天空中 永遠的星

時間:2006-04-30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訪上海星川電氣傳動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愛群先生

——訪上海星川電氣傳動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愛群先生 國內伺服市場一直都是國外廠商所占據,隨著近幾年的大力發展,國產伺服生產企業也慢慢成熟起來,桂林星辰電力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桂林星辰)就是其中一顆閃亮的星星,他們十余年來致力于發展我國的伺服、激光、電源產業,推出了交流伺服系統、直流伺服驅動器、消隙系統、電動車船驅動器、連續激光電源、聲光Q驅動器、激光標刻機、激光精雕機等電力電子行業及光機電一體化行業的最新高科技產品,產品廣泛應用于軍工、民用及工業領域。星辰秉承"卓越員工造就卓越公司"的經營理念,廣攬各方英才,是國家定點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日,本刊特對桂林星辰上海公司——上海星川電氣傳動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愛群先生進行了專訪。 《控制與傳動》:桂林星辰從1992年推出用于自動機床上的SC30A直流伺服系統以來已經走過了十余年,你能簡單回顧一下星辰伺服的發展歷程嗎? 呂愛群先生:最早從國營單位“下海”時,我們看好的是機床行業,SC30A就是針對機床的進給控制而開發的,但93年起國內機床行業的大滑坡使得我們最初的夢想幾乎破滅。好在我們的直流伺服系統在當時來說,其調速性能比較突出,還是比較受其它行業歡迎的,比如試驗機、光纖光纜設備等。在1994年底,由于偶然的因素,我們進入了軍工行業,開始將我們的直流伺服系統裝備于雷達行業。我們專為“遠望”號遠洋測量船設計的雙電機消隙直流伺服系統于1995年裝備于遠望1號和遠望4號,此后星辰伺服的多種產品陸續裝備與我國的導彈護衛艦、空軍機場雷達、海岸搜索雷達、航天飛行測試轉臺、海上自動水平平臺、“神舟”號系列宇宙飛船的地面測控雷達等我國國防科技尖端項目工程。在2002年時,我們開發出了交流伺服系統,并將星辰伺服的市場方向定位于3KW-75KW這一較大功率區段,推出了集動力驅動和高精度伺服技術于一身的NAS系列大功率交流伺服系統。 《控制與傳動》:NAS系列交流伺服系統是星辰伺服的精品,也是國內大功率電機伺服驅動技術的領先者,你能闡述一下它區別于其它產品的最大特點嗎? 呂愛群先生:NAS系列大功率交流伺服系統主要有幾個特點:①高精度:NAS系列交流伺服系統所采用的專利技術包括5項發明專利和2項實用新型專利,它具有很高的動態響應速率和很高的靜態指標,采用2500線的編碼器,其速度閉環的調速比可達10000倍以上;②高可靠性:NAS的電磁兼容技術、保護技術均源自星辰伺服的直流伺服系統和雙電機消隙系統,歷經十年軍工考驗,所以日益完善;③普適性:NAS采用了自同步式正弦波控制方法,無論是正弦波永磁同步電機還是方波氣隙磁場的無刷直流電機,即便是廉價的普通永磁同步電機,它都能實施高精度高動態指標的有效控制;④NAS系列交流伺服系統一改過去大功率伺服系統價格高、性能低、服務難的狀況,一經推出,就得到廣泛接受,在龍門系列機床、塑料機械、鋼板設備、紙箱機械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控制與傳動》:星辰伺服具有直流伺服、交流伺服和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雙電機消隙伺服系統,這些都為星辰伺服的推廣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你能大致給我們描述一下貴司伺服產品的運作方向? 呂愛群先生:在目前國內交流伺服系統領域,技術指標本身已不存在什么屏障,世界各大品牌的伺服系統都有在國內的開發生產基地,可以說僅就伺服執行單元來說,國內外的差別并不大,各種功率等級都有廠家在參與市場競爭,國產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在逐漸上升。星辰伺服將繼續發展大功率交流伺服系統的優勢,充分利用我們多年服務于軍工領域的技術服務優勢,避免在小伺服領域內與兄弟單位的低價競爭,與進口的大功率伺服系統相比,爭取以“質量穩定、供貨及時、服務深入”贏得更大的成功! 《控制與傳動》:伺服產品一般都集中于OEM客戶的開發,星辰伺服是否也把OEM定位一個主要的方向?目前重點開發的領域涉及哪些? 呂愛群先生:星辰伺服十余年來致力于自有技術的開發和自有品牌的建立,目前已經形成了局部行業、局部領域、局部地域內的品牌優勢。目前,星辰伺服擁有上海、桂林、深圳三個公司及博士后星辰工作站,位于桂林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占地80畝、總投資達8000萬元的“星辰科技港”已經開工,我們將一如既往地不懈努力,將“星辰伺服”打造成一流的國產精品品牌。 《控制與傳動》:目前國內運動伺服產品的普及如火如荼,但客戶現在還是一團麻,這主要歸因于伺服產品的高技術性,貴司產品在培訓和推廣方面有什幺樣的策略?如何讓更多的人來了解星辰伺服的產品呢? 呂愛群先生:單就伺服執行單元的技術來講,目前國內外的差異并不大,甚至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為外人不及的獨到技術。我個人認為,我們國家在伺服應用配套技術方面的劣勢才是最值得關注的:首先是成套技術上的差距,其次是應用方應用技術的欠缺。畢竟交流伺服的廣泛應用在國內不過十余年時間,國內的伺服生產廠家要么側重于伺服控制技術的開發,要么側重于電機設計和生產,電機技術可控制技術兼而有之的廠家不多,兩方面技術都領先的就更是鳳毛麟角。反觀國外的一些著名品牌,有些甚至是跟隨著或引領著電機控制技術成長的,他們可以提供從數控系統到伺服驅動器及伺服電機的成套產品(在機床領域就有某些品牌,只成套提供產品,提高技術壁壘的現象)。我認為改變這一現象的唯一辦法就是服務。只有持之以恒的技術服務才能贏得市場,才能贏得資金,才能贏得進一步完善自我的機會。我們要用更貼身的服務彌補成套技術上的不足,彌補用戶在應用技術上的欠缺,假以時日,國產伺服會更加成功,星辰伺服會更加輝煌!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