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無論從時代背景還是從歷史方位來看,上汽都處于向內涵式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日前在上汽技術創新大會上表示,上汽要抓住全球汽車產業合作與分工的潮流,加快自主創新,參與世界競爭打造國際品牌,快速形成上汽的核心競爭能力和國際經營能力。
內涵式發展不只求規模,更求核心競爭力,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是未來發展重要方向。去年,上汽新能源汽車在上海世博會上大展風采,1125輛多種技術方案的新能源車輛累計行程1240萬公里,安全運送游客2億人次,車輛完好率達到99%,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成果歷時最長、載客最多的一次集中展示。上汽透露,比普通轎車節油20%的榮威混合動力轎車已于去年年底成功下線,純電動轎車將于明年10月實現批量生產,而節油50%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將在明年年底實現批產。
上海汽車總裁陳虹介紹,“十二五”期間,上汽還將陸續投放純電動和插電式強混等兩款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以及混合動力客車、純電動客車等產品。到2015年,上汽新能源車國內市場占有率力爭達到20%左右。”他表示,上汽將高度關注節能減排、安全性、個性化等方向,不斷提升自主品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加快掌握核心技術,在高效動力總成、汽車電子、輕量化等關鍵領域形成系統化的開發與應用能力。
上汽在日前披露的整體上市方案中,將獨立零部件業務、新能源汽車業務相關公司股權及其他資產等整合入上市公司。尤其是華域汽車、新源動力等資產的注入,有助于上海汽車構筑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加快推進其產業化進程。
開放條件下的汽車技術創新,還需借助各方資源開展聯合創新。目前,上汽聯合通用開發動力總成,并在全球共享知識產權;與寶鋼簽署“汽車用鋼輕量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汽車輕量化領域開展技術合作;與貴州航天合資組建電動系統公司,開拓新能源汽車電機及控制系統等。同樣,在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上,上汽與美國A123公司合作,建立了捷新公司研發電池系統;電機方面,上汽與博世及林泉等知名企業合作,已經形成新能源車關鍵零部件產業鏈。
上汽集團日前公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63.97億元,同比增長53.85%;營業利潤94.56億元,同比增長72.49%。盡管成績不俗,但胡茂元坦誠表示,集團研發創新能力與產銷規模尚不匹配,去年上汽研發投入占產品銷售收入比例為3.1%,明顯低于國際主要汽車集團4%或5%的水平。上汽今年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