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災+核事故”重創日本,全球核電建設放緩。3月,日本遭受地震和海嘯巨災的連續重創,并引發5級核電事故,從而導致全球核電大國重新審視本國核電安全、政策和規劃。3月16日,國務院會議決定“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至此,我國核電建設的步伐開始放緩。
核電短期難替代,競爭優勢明顯。我國的資源結構以及節能減排的壓力,決定了要發展核電等清潔能源。但核電建設放緩后,由于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的發展狀況和利用率,短期內均仍無法完全彌補核電暫緩的缺口。我們認為,核電發展難以大規模替代,預計核電安全政策落實后,仍將有序推進。
危機中尋找機遇1:清潔能源加快發展。危機當中往往存在著機遇,為實現我國減排的目標,其他清潔能源的建設都將加快,同時,投產規模也將增加。
鑒于水電、風電在我國已具備大規模開發的技術條件和資金力量,我們判斷,隨著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等重點流域的大型水電站的加快,長江電力(600900)、國投電力(600886)、川投能源(600674)、國電電力(600795)等公司將從中受益。
危機中尋找機遇2:傳統能源提升利用率。要保障經濟的穩定、綠色發展,在其他能源難以完全彌補的情況下,將有利于火電利用小時的提升。同時,加快發展煤炭高效清潔綜合利用技術,也將成為我國能源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建議關注煤炭自給率較高的ST金馬、內蒙華電(600863)、京能熱電(600578)、金山股份(600396)等。
危機中尋找機遇3:促進煤電聯動,電網建設加快。近幾年,由于國家嚴格火電、水電項目的審批,裝機增速逐年回落,加上目前核電建設進度放緩,將加劇我國電力緊張的形勢。這種供需緊張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又將促進煤電聯動的實施,以及全國電網建設的加快。建議關注,對電價上調敏感的華電國際(600027)等,以及受益于電網改革加快的明星電力(60010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