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強震來襲 伊朗核電安全牽動周邊神經

時間:2013-04-2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福島事故向世界證明了一件事:核電站遇上地震,后果不堪設想

伊朗幸運地躲過了一劫。4月9日,距伊朗布什爾核電站東南89千米處發生6.3級地震,造成37人死亡、850多人受傷。

一震未平,一震又起。16日,伊朗東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發生7.5級強震,這是40年來伊朗境內發生的震級最高的地震,整個中東地區均有震感。

一周內,伊朗發生2次地震讓所有人捏了把汗,雖然歷史沒有重演,但伊朗核電站安全問題仍然讓周邊國家擔心。

地震過后,伊朗方面迅速對核電站無泄漏現象進行通報。伊朗原子能組織副主席穆罕默德?艾赫邁迪安稱,境內核設施未受地震影響,一方面布什爾核電站嚴格按照國際標準設計建造,可承受8級地震,另一方面兩次地震震中距離核電站較遠。

布什爾省長哈桑范德也通過國家電視臺公開表示,這座伊朗唯一的核電站并未受到地震的破壞。

俄羅斯原子能公司也表示,由于距離較遠,布什爾核電站的俄方代表當天甚至沒有感覺到地震發生,核電站未受到任何影響,目前一切運轉正常。

國際原子能機構發表聲明稱,伊朗已向下設的事件與應急中心通報2次地震情況,證實布什爾核電站沒有受損,發電機組并未出現輻射泄漏現象。

經歷這場有驚無險的地震后,伊朗似乎并未動搖發展核電的決心,有消息透露,該國將繼續推進在南部沿海新建16個核電機組的計劃。

伊朗對核能的執著并不限于西方所篤定的核武器,也包括民用核電站。

1953年,為了石油利益,美國幫助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光榮復辟”,從此成為伊朗的盟友。巴列維毫不掩飾自己對“核”的興趣,再加上美國的支持,核電站計劃迅速提上日程,在此背景下,巴列維一度誓言要建立伊朗核體系。

伊朗先與美國、德國合作建站,后因巴列維病倒,伊朗政局出現動蕩,核電站建設被迫暫停。而美國因接納了流亡的巴列維,兩國爆發人質沖突,至此美伊關系降至冰點。

隨著兩伊戰爭的爆發,核電站原址慘遭7次攻擊,核電站兩個即將完工的核反應堆全部報廢,一下子回到了建設原點。

戰后2年,伊朗元氣有所恢復并重啟建站計劃。但由于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及國內的政治條件,唯一有能力并愿意施助的就是蘇聯。正當雙方準備談判,蘇聯就遭遇解體,幸好俄羅斯表示可以接替德國協助伊朗建設核電站。此后,布什爾核電站的建設又因政策不穩和資金缺乏而走走停停,終于在2011年9月12日,結束了36年的建設馬拉松。

伊朗深知核電站來之不易,所以對發展核能堅定不移。雖然伊朗一再強調發展核能單純為了民用發電和醫療研究,但西方勢力卻不買賬。

英國能源基建專家沃特?帕特森表示,無論是出于財政還是技術目的,伊朗實施核擴張計劃都是不明智的。雖然地震區發生核泄漏概率難以統計,但可以肯定的是存在巨大危險。

美國智庫卡內基基金會和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的一份報告稱,伊朗是地震頻發國家,布什爾核電站位于三個地殼構造板塊交界處,它雖沒有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因海嘯而斷電,但絕不能把對地震威脅的警告當成耳旁風。

在核問題上,伊朗不僅受到西方制裁的打壓,連周邊國家如沙特、巴林、科威特和阿曼等國也表示抗議。科威特曾經抱怨,當地經常刮北風,一旦布什爾核電站出現泄漏,處在風向下游200多公里遠的科威特全國都會成為輻射區。

伊朗是唯一有核電站運營卻沒有簽署《核安全公約》的國家,各方勢力不斷敦促伊朗加入。

伊朗并不太成熟的核電站管理經驗和應急機制,也讓西方和鄰國揪心,在兩方勢力的夾擊下,不知伊朗的核電之路還能走多遠。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