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末,雖然中國水泥產量雖然已經達到5.95億噸,但生產水泥的技術和裝備仍然還是以立窯和濕法窯為主,新型干法的比重只有6%,各項技術經濟指標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
進入本世紀以來,國家把水泥列入全國重點調控的產業,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全行業抓住了國民經濟高速發展拉動水泥需求高速增長的機遇,水泥產業結構得到迅速調整。特別是在"十一五"期間,水泥工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創造了世界水泥發展史上許多奇跡。主要成就:
1、產量快速增長
2010年生產水泥18.7億噸,年均增長11.7%。五年間共生產水泥75億噸,占建國60年水泥總量的40%。
2、新型干法窯高速發展
五年間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高達5755億元,已經建成投產的新型干法生產線696條,新增熟料產能7.7億噸,分別占總量的55.55%、61.45%。
3、落后產能迅速退出
五年間共淘汰各種落后產能4.34億噸,占全部落后產能的55.50%。
4、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到“十一五”末已經有700余條新型干法生產線增設了余熱發電,已經建成561臺套機組總裝機容量達4786兆瓦,2010年發電177億千瓦時。
五年間水泥產量年均增長11.7%而總能耗只增長了7.6%,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41%,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35%;噸水泥的綜合能耗預計下降到97.6千克標準煤,比2005年下降了24.6%,年均下降5.5%。
5、大企業快速成長,生產集中度明顯提高
中國建材、海螺等前10強企業迅速崛起,新型干法窯熟料總產能由"十五"末的1.41億噸提高到5.28億噸,產 業集中度由32.5%提高到43.5%。中國建材已經進入世界前三強,海螺也進入前五強。
6、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中國的水泥產品以質優、價廉深受國際市場的歡迎,也讓國際同行感到憂慮,更令行業驕傲國人欣慰的是中國的水泥技術、裝備和工程總承包在國際市場上厚積薄發,異軍突起,與國際最強的公司同臺競爭,已具備較強的競爭能力。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國外采用以中國設備為主建設的生產線已經有140余條生產線,中國的市場份額已接近50%,中材國際工程公司已經成為國際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