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自4月7日凌晨零時起上調成品油最高零售價格,其中汽油漲500元/噸、柴油上調400元/噸,折合成升價后,汽油平均漲0.37元/升,柴油平均上漲0.34元/升,這是國家發改委2011年里第二次調價,此次調價幅度相較上次略大。
卓創資訊認為,此次發改委調價完全符合定價機制和市場規律。據卓創資訊監測的三地原油移動變化率已達到14.38%,已經遠超出了定價機制所規定的4%的調價線,距離上次調價也已經32個工作日,所以調價完全符合成品油的定價機制。另受通貨膨脹壓力影響,央行于6日加息,而成品油調價亦表現的相對謹慎,選在清明假期結束后,也是為了盡可能的避免調價帶來過多影響。
由于上次調價已經壓縮了漲價幅度,而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飆高,目前國內企業的煉油成本已經高企,特別是地煉利潤已經處在虧損邊緣,主營單位控銷、停批現象嚴重,上下游均在等待調價消息的出臺,調價已經迫在眉睫。
雖然此次發改委也一再延后調價時間,但大部分供應企業均已提前抬高了銷售價格,期間下游用戶方面也囤積有部分資源,市場的投機性依然較強,這也充分體現出了目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還存在很大詬病,與國際原油價格接軌后,國內成品油銷售價格仍以發改委行政指導價為準;根據國際油價走勢,國內銷售者很容易判斷國內油價的基本走勢,即上調還是下調,在做出價格預期后,就能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囤積,而近期主營單位的停批、限售,人為操作的跡象也比較明顯。
總之,發改委依然掌握著國內油價的主動權,調價條件充不充分,還是由發改委自己說了算,在國際原油價格高位運行的情況下,此前的定價機制已經表現出了相當的不足,在此我們還是期待新的定價機制也能夠及時的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