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架線路,產業升級再提速;電到田,泵力足,稻農共赴小康路”,3月4日,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友誼農場第十管理區第二作業站村民張玉林開春備耕的第一件事,就是上新鎮鄉供電所辦理了用電申請,今年將新承包的35畝油灌水田,全部改為電灌,他自己算了一筆帳,“油改電”后,他將節省開支近一萬元。
在位于黑龍江省三江平原腹地的友誼農場,像張玉林這樣的稻農有兩萬多名。他們躬耕在這素有“世界最大谷物種植場”的肥沃土地上。2010年糧食總產達16億斤,實現糧食總產、單產、家庭農場收入三超歷史,全場實現水稻面積68萬畝、玉米面積55萬畝,大豆面積20萬畝的佳績。為了完成國家下達的糧食生產任務,友誼農場對農業結構進行調整,改種高產高效的農作物水稻,最近兩年農場的‘旱改水’工程使農業灌溉負荷快速攀升,原有電網承載供電能力早已不能滿足廣大農民客戶的需求。
在黑龍江電力公司的支持下,雙鴨山電業局積極響應“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的“三新”政策,不斷完善電網工程,多措施確保農田排灌用電。在去年4月30日,做為黑龍江電力公司第二期農網完善工程項目66千伏柳林變電所在農業排灌高峰期來臨前,緊急投入運行,極大緩解了農業排灌“電荒”問題,運行一個月后,柳林變兩臺5000千伏安的主變已滿載運行。
在黑龍江電力公司新一輪農網完善和升級改造工程的環境下,當年9月10日,做為2009年農網完善工程首座66千伏友西變電所正式投運,總容量40兆伏安,新建66千伏線路2660米及3條10千伏配出線路,該變電站同時與友誼縣中心變電所形成了“手拉手”的可靠供電模式。在全面改善區域電網結構,極大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為服務地方大企業、大項目順利“扎根”提供了有力的動力能源保障,成為了該地區招商引資的“王牌工程”。
又是一年春耕忙,據權威部門介紹,今年農場春耕期間用電負荷將有大幅度增加。雙鴨山電業局組織專業人員對近年灌溉期負荷曲線進行詳細分析,根據灌溉負荷特點實行峰時監控,采取調整主變分接頭和投切無功補償裝置等措施確保峰時電壓質量,在原有的基礎上新改造線路28千米,購置了5臺無功補償器、3臺10千伏調壓器容量達6000千伏安,解決了286戶位于線路未端的農民客戶電壓質量低的問題,使稻農能夠正常抽水灌溉稻田。加強防污清掃、防小動物肇事、紅外測溫等工作,各基層所全部開通“綠色通道”,向廣大農民發放便民聯系卡,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及時發現并處理各類設備缺陷,保證在最短時間內解決電力故障。目前,當地農民已經告別了“拉閘限電”的生活,充分滿足農民春耕春灌用電需求,已往“線路追著田埂跑”的場景也一去不復返,極大緩解了困擾多年世界最大稻谷農場的“電荒”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