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俄能源合作新突破 專家稱雙方都是“幸運兒”

時間:2011-01-2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1月19日下午,中俄專家以北京——莫斯科視頻連線的方式就兩國能源合作的焦點問題進行交流。

      1月19日下午,中俄專家以北京——莫斯科視頻連線的方式就兩國能源合作的焦點問題進行交流。專家們指出,中國和俄羅斯分別是巨大的能源消費市場和能源生產國,又相互毗鄰、友誼深厚。在能源合作上,雙方都是“幸運兒”。

      自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斯科沃羅季諾分輸站至中國大慶、全長近1000公里的中俄石油管道1月1日正式運營。預計未來20年,俄羅斯通過這一管道每年可向中國年輸油1500萬噸。這也是俄羅斯第一條進入中國的石油管道,標志著中俄能源合作進入新時代。專家們表示,能源合作是中俄關注多年的老話題。在實際合作中,買賣雙方都是新興市場。中國是巨大的能源消費市場,俄羅斯又恰是巨大的能源生產國。兩者相互毗鄰,友誼深厚。對能源合作而言,雙方都是“幸運兒”。

      中國社科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專家黃曉勇介紹說,中國近年來對進口能源的依存度不斷提高。2009年中國原油消費中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0%,預計到2020年這一比例將上漲至60%至70%。原油來源的多元化,事關中國的能源安全。目前中國石油進口主要來自中東地區,必須展開與俄羅斯、中亞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

      與之相呼應的是俄加強能源出口多元化的戰略政策。黃曉勇指出,把石油出口部分從傳統歐洲市場轉向中國,對俄調整出口結構同樣有益。對中亞國家來說,擴大與中國的能源合作,對擴大地區合作與穩定也是有益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俄羅斯外交研究室主任萬成才指出,中俄能源合作未來勢必增加,俄羅斯不必擔心“成為中國的能源附庸”。俄向歐洲傳統市場出口石油數十年,從來沒聽說過這一提法。如今與中國的能源合作剛剛起步,有這樣的擔心是毫無道理的。

      除傳統的石油外,天然氣因其清潔能源的特質,在中國未來的能源結構調整中可能給中俄帶來更大的合作空間。對于兩國在天然氣領域正在進行的談判,雙方專家一致認為目前的分歧在于“價格難決”。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能源與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托姆伯格建言,可以借鑒與歐洲合作的模式,俄羅斯不僅輸出天然氣,而且在下游市場中參與管道建設,通過市場機制調整價格。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專家許勤華則認為,在中國天然氣市場尚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中俄通過上游合作奠定互信基礎,建立起穩定和多層次的合作機制才是當務之急和明智之舉。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