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月14日黨代會獲悉,萬山特區緊緊圍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這個主基調,以“敢與強的比、敢向高的攀、敢與勇的爭、敢跟快的賽”的精神,扎實推進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步伐,著力打造鐵合金、汞化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等四個產業集群,實現工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0%以上,力爭到2015年工業生產總值達100億元,比2010年增加近8倍。
這個發展速度,是萬山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因為這個發展速度比任何一個時期發展速度更快。
這個發展速度不能憑空想象的,也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萬山特區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期盼,是根據萬山現有工業發展趨勢和面臨的各種優越發展環境,廣泛征求意見和科學論證分析后提出的。
現有工業加速發展趨勢,是萬山“十二五”具備提速工業發展的基礎。近年來,萬山始終把工業放在經濟發展的首位,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集聚工業規模,初步形成了以鐵合金、汞化工、電解錳、茶加工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3億元,比“十一五末”增加了8.3億元,年均增長22.8%。
現有的企業已相繼擴大產能,優化提級改造汞化工、電解錳、鐵合金等傳統優勢產業,重點發展錳系列合金、鉀化工、汞精細化工、鋁材加工、現代物流和紡織服裝等產業,努力建成鐵合金產業集群、汞化工產業集群、綠色產業集群、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產業集群。
招商引資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僅去年招商引資簽約項目12個,簽約資金約10億元,其中已落戶工業園區正在開工建設的規模以上企業有5個(葡萄酒廠、食用菌加工廠、酵鉀復合肥廠、秸桿煤廠、銀河炮廠異地搬遷項目),正在洽談的項目有13個,大大增強了提速發展的“勢能”。
異地轉型為萬山工業提速增量注入了強勁動力。緊緊抓住萬山被列為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這個契機,完善了《資源枯竭型城市萬山特區工業園總體規劃(2010—2025年)》和《資源枯竭型城市萬山特區工業園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10—2015年)》等規劃。
現在,省政府已正式批復把謝橋劃歸萬山,經過一至兩年努力,萬山國土面積將達1000平方公里,總人口達到15—16萬人。
省政府支持萬山轉型發展的優惠政策即將出臺,地委、行署把萬山作為“兩帶兩圈”產業體系中的銅玉松工業帶中的一個增長極進行強力打造,以萬山鎮、謝橋、茶店為載體,大力推進產業園區建設。
挖掘萬山豐富的資源稟賦,培育和發展接續替代產業,是搶占先機,引領“十二五”工業提速發展的重要支撐。
加快15萬噸鋁板箔等鋁加工項目落戶建廠步伐,使鋁加工項目成為萬山新型工業化的支柱產業,力爭建成黔東最大的鋁加工基地。
依托25億噸儲量的含鉀頁巖資源,引進先進適用技術,把鉀礦開發及加工培育成萬山主導產業,打造貴州鉀工業基地。
依托磷礦、釩礦、釬鋅礦、重晶石等資源優勢,形成一批礦產勘查、開采、加工一體化的企業集團。
依托“國家礦山公園”、夜郎谷風景名勝區、侗族民族文化,大力發展旅游業,發展朱砂工藝品、民族工藝品、景點紀念品等旅游紀念品加工業。
依托貴州和泰茶葉公司、棗子基地、香菇基地、養殖基地、中藥材基地、葡萄酒廠等,積極引導加工業集群發展。
遵循產業轉移規律,積極創造條件,承接東部室內裝飾用品與家具制造業、紡織服裝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