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十二五開局之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艱難起步

時間:2011-01-1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而在中國汽車產業的“十二五”規劃中,新能源汽車更是被列為中國汽車行業今后5年發展的重中之重,并提出到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要達到百萬輛的目標。

      在拉閘限電、關停并轉等行政手段的強制作用下,“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終于艱難收官。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年份。作為國家節能減排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能源汽車被列為加快培育和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將繼續在資金和政策層面給予重點支持。

  而在中國汽車產業的“十二五”規劃中,新能源汽車更是被列為中國汽車行業今后5年發展的重中之重,并提出到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要達到百萬輛的目標。事實上,無論是政府對新能源汽車進行高達5萬元補貼、16家央企組建電動車產業“航母”,還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草案的曝光、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大躍進”,抑或是深圳電動車大會的一哄而上,可以說,在過去的一年里,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最給力的話題之一。

  然而,與政府和企業高啟的熱情和投入相比,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技術和研發能力上并沒有明顯提升,業界對新能源汽車投資過熱的擔心也不絕于耳。“新能源汽車熱已經出現,這將不利于汽車產業的發展。”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也曾表示,當前不少地區紛紛采取動作上馬新能源汽車項目,不少企業實際上根本就不具備研發能力,也不掌握核心技術,這不利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

  務虛多,落實少,這是外界對2010年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普遍看法。2011年,備受關注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年~2020年)》即將出臺,從目前透露出的《規劃》細則看,中央財政將投入上千億元,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未來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將正式邁入產業化的發展階段。

  然而,原定于去年年底公布的《規劃》并沒有如期出臺。據媒體報道,由于標準無法統一,《規劃》出臺的時間只好一推再推。據悉,作為汽車“十二五”規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規劃》確定了從2011年到2020年10年間,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和實現路徑。從去年6月份開始征求意見以來,《規劃》意見稿就受到廣泛關注。去年11月,《規劃》上報至國務院審批。根據之前曝光的意見稿,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要達到500萬輛,其中,中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占乘用車年產銷量的50%以上。

  如何定義新能源車,是《規劃》的爭議之一。此前,在關于新能源汽車的路線圖中,并未提及混合動力車型。然而,很多業內人士都認為,相比市場化之路還非常漫長的電動車,混合動力技術在短期內能較快降低能源消耗,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因此是過渡時期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案。

  “《規劃》確定了電動汽車作為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戰略方向,我國將最終實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產業化,同時將加快研發燃料電池汽車技術。”作為起草的參與者之一,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主任陳全世表示,《規劃》最終將混合動力車認定為節能車型,而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則是重點發展的方向。“在選擇技術路線時,首先要明確的前提是我們的目的是要搞技術突破還是產業化?既然是以產業化為目標就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氫燃料電池一定是最后的發展方向,但目前不具備產業化的條件。”技術路線確定后,對于今后10年新能源車的發展目標,《規劃》提出:2011年~2015年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培育期,2016年~2020年為產業發展期。2015年要實現乘用車新車百公里平均油耗降至5.9升,到2020年降至4.5升;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以上;2020年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

  據悉,最終版本的《規劃》將明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產業布局和政策措施。國家將繼續執行相關補貼政策,同時加強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資金投入,扶持核心技術及關鍵零部件研發。目前,包括充電站、充電樁和充電接口等標準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充電接口的標準很快就會出臺。《規劃》最早將于今年3月出臺。

  在國家巨額資金投入和鼓勵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各汽車企業也紛紛宣布自己的新能源規劃和戰略。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一年里,至少60家車企宣布進軍新能源產業,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也并不為過。然而,“熱火朝天”的熱情并不代表技術先進,目前中國新能源車依然面臨著配套設施缺乏、核心技術未攻克和價格高昂等發展瓶頸,新能源技術無法“彎道超車”也成為業界的共識。

  在升級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終于在“十二五”開局之年艱難起步。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