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底,在內蒙古電力公司管理的蒙西電網,風電裝機已突破430萬千瓦,這意味著內蒙古的風電賽跑在國內省級電網中得了第一。而且,內蒙古不斷準備著創造新的記錄。但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內蒙古的電網建設卻大為滯后。目前,內蒙古有1/3以上的風電上不了網。
蒙西電網風電開發與電力市場開發、風電開發與電網建設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區外電力市場沒有向蒙西電網風電開放,沒有與風電開發同步建設向區外送電通道的情況下,蒙西電網內部有限的電力市場無法適應風電大規模開發的需要。
在風電大省內蒙古,內蒙古電力公司的當家人張福生手中的那本“風電賬”是越算越厚,同時,也叫他越來越頭痛。2009年底,在內蒙古電力公司管理的蒙西電網,風電裝機已突破430萬千瓦,這意味著內蒙古的風電賽跑在國內省級電網中得了第一。而且,內蒙古不斷準備著創造新的記錄。但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內蒙古的電網建設卻大為滯后。目前,內蒙古有1/3以上的風電上不了網。
記者近日在內蒙古采訪時了解到,目前蒙西電網已核準并正在建設的風電容量達350萬千瓦,預計2011年底蒙西電網風電總規模將達到1200萬千瓦。“十二五”末,內蒙古風電裝機將達到3000萬千瓦。可是,作為供電大區的內蒙古自己并不是用電大戶,尤其是冬季,內蒙古的電力需求基本屬于生活用電,火電電能就足夠使用。
據內蒙古電力公司副總工程師、調通中心主任王小海介紹,在冬季供暖期間,由于供暖用的汽輪機在抽氣供熱期間一定要同時發電,因此要保障供暖,就必須保證一定比例的火電,因此只有采取調峰,犧牲風電。而調峰對于電場來說,就意味著限電。
限電不僅浪費了資源,也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北方聯合電力輝騰錫勒風電場去年約有300萬千瓦時的發電量被限電,占其總發電量的1%左右,這一數字低于業內人士估算的10%左右的全國平均水平。這300萬千瓦時發電量如果全部上網,該風電場的盈利能增加150萬元左右。
毫無疑問,內蒙古只有通過外送來解決風電消納的難題。蒙西電網現有的兩條20年前建設的500千伏“網對網”東送華北的對外輸電通道。目前這兩條線路的輸送能力有430萬千瓦,送電量為白天390萬千瓦,后半夜則只有250萬千瓦,在后半夜受限的大多是風能。對于已經建設的內蒙古風電來說,這兩個通道已顯不足,更不要說未來5年龐大的風電發展規劃了。
迄今為止,內蒙古電力送出通道規劃已有6年,但是,即使是在內蒙古東西兩個千萬級風電基地規劃已經批復之后,蒙西電網第三、第四送出通道至今仍然沒有等到立項、開工的消息。
張福生告訴記者,目前蒙西電網風電開發與電力市場開發、風電開發與電網建設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區外電力市場沒有向蒙西電網風電開放,沒有與風電開發同步建設向區外送電通道的情況下,蒙西電網內部有限的電力市場無法適應風電大規模開發的需要。
今年3月,內蒙古自治區領導與國家電網公司的領導舉行會談時談及內蒙古風電項目發展,內蒙古自治區兩個待建的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輸電規劃已納入東北電網“十二五”規劃中。本以為這次可以解決了久拖未決、又非常急迫的輸電通道問題,但張福生卻意識到這可能是空歡喜一場。他了解到,國家電網公司準備建設的兩條通道是尚處于爭議中的特高壓,而且是2013年以后才考慮與蒙西電網的連接。
采訪時,王小海告訴記者,目前蒙西電網接納風電的比例仍舊受到安全性的約束。在大規模集中并網的情況下,目前并網風電還不能完全滿足電網的標準要求,留下沖擊電網的隱患。去年,并網風電對蒙西電網就產生了兩次局部的影響。在大規模風電并網情況下,風電場應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否則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就會受到很大影響。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我國幾乎所有入網的風電機組都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當電網發生擾動或故障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引起大面積的風電場切機。
“國外風機設備廠商通常賣給我們的風機中沒有包含低電壓穿越的功能,如果國內的企業想要增加這個功能模塊的話,需要額外付費購買。”王小海希望,風電場能夠站在電網安全的角度考慮風機,同時風機廠商應加大技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