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風電業再陷設備過剩爭議 發改委駁謹慎投資論

時間:2010-08-3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風電,從一開始就被寄予厚望,中國政府去年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的減排承諾,無疑為希望再度加碼。

      《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發布前夕,作為三大新能源之一的風電業再陷“過?!睜幾h。增長速度到了今年明顯放緩,今年到現在中國風電裝機只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5%。企業以擴產來反駁過剩論,2010年中國現有70多家風電企業按現有規模建成后,產能完全釋放將使風電設備產能達到年產3500萬千瓦,但今后五年中國市場的平均市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至多也就是1000萬千瓦。因此,有專家算賬說風電行業已經過剩,應該“謹慎投資”。

      “不贊同謹慎前行的說法,我們只能不斷提高發展,加強設備制造,規劃布局。樂觀謹慎還是可以的。”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專家趙勇強認為,只能說低端設備產能過剩,風電本身并不過剩。

風電過剩說甚囂塵上

      去年底今年初,關于多晶硅過剩的言論充斥媒體,但記者從企業了解到,多晶硅企業的訂單多得都接不完,產能過剩說根本站不住腳。隨著多晶硅產能過剩說被市場證偽,爭論的焦點轉向了風電。

      其實,早在2009年初,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就向業界發出“警惕風電設備制造業投資過熱”的呼吁;同年9月下旬,國務院批轉由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上報的《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更為明確地指出:要嚴格控制風電裝備產能盲目擴張。

      今年5—6月份以來,風電過剩的說法達到了高潮,各大券商紛紛發布風電過剩的報告,不少廠商也將價格戰視為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

      對于風電過剩的說法,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指出,過剩是真實存在的,但問題是我們怎么看過剩?!斑^剩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現象,這種現象,并不是靠政府調控去解決,而只能依靠市場去克服?!?/p>

      李俊峰表示,多晶硅和風電裝備產能過剩,但是2010年多晶硅仍供不應求,進口量估計要超過2萬噸,風電市場需要從2008年的630萬千瓦增加到2009年的1400萬千瓦,產量翻了一番。試想按照文件控制,2009年多晶硅、風電裝備都停止擴張,2010年勢必造成更大的缺口?!?/p>

風電入網難加速化解

      作為備受追捧的新能源,風能設備制造緣何陷入“過?!薄氨徽{控”的尷尬?原來風電被稱為“新能源”,有著耀眼光環,但在業內,風電卻背負“垃圾電”之罵名,意指受自然條件制約其電量通常很不穩定,如果過量上馬風電項目,將對電網造成很大的壓力。正因為此,很多風電場發電機已經修好了,但電網并沒有跟進建好,這是因為將風電場并入電網投資巨大(100千米需3.5億元投資),另一方面由于電量不穩定,容易對電網造成損害。

      目前風力發電主要靠國家補貼運行,真正實現商業盈利的并不多。中國電力聯合會披露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1221萬千瓦風電裝機中,至少28%的風能設備沒有并網發電。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提出的這個問題確實是風電行業面臨的最棘手問題。近年來風電裝機容量增速很快,而且很多風電廠的位置都在新疆、甘肅等電網末梢,由于不能及時并網等問題,造成極大的浪費。

      對此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專家趙勇強在接受南都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風電入網的問題也不是不可解決,事實上,新能源技術是利用自然資源,本身就有不確定性。風電系統首先要適應這種自然特性,提高可預見性。”趙勇強認為,入網問題有兩點,一是風電的輸電能力相對于發電是不足的,針對這點我們會對輸電進行規劃完善,加快進度。二是電源結構和分布不足,靈活調度的空間小。我們將擴大調度范圍,改進調度技術。

      華泰聯合證券風電行業分析師蔡亮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風電入網難問題正在加速解決,“稱風電為垃圾電是偏激的說法,事實上,入網百分比比裝電百分比上升快。風電入網正在加速解決,國家出臺了多種方案,并不存在大的問題。入網已經好了很多。”

海上風電未來十年難成主流

      海上風電項目的啟動或將為風電設備行業帶來又一輪投資熱潮。海上的風速比陸地高,且一般風向固定,故機組運行穩定、壽命長;機組單機容量大,年利用小時數更高,因此能量產出也比較大。包括金風等上游設備商加碼海上風電設備,眾多能源公司已經開始海上風電圈地。中國首個海上風電場招標結果將于11月份公布,未來海上風電場建設熱潮的贏家將現身其中??赡艿内A家包括華銳風電、金風科技(002202,股吧)(行情,資訊)等本土一線企業,以及維斯塔斯、西門子等國外企業。

      “海上風電當然是趨勢,現在陸地上好的風能源已經開發完了,但海上難度大,一兩年是看不出爆發性發展的?!比A泰聯合證券風電行業分析師蔡亮認為,海上比陸地建電站時間、困難都要多一倍,一下子成為潮流是不可能的。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趙勇強則直指,“海上風電只能是未來風電的趨勢之一,在中國未來十年內不會是主要的?!?/p>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