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最新獲悉,稀土行業的“十二五”規劃的正稿已開始制定,最快有望在9月出臺。
報道稱,稀土新材料深加工行業將會列入扶持行列,得到資金和立項上的支持。規劃將納入稀土行業準入條件、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行業整合辦法、出口配額和資源稅等內容。此外,稀土新材料深加工行業還將會列入扶持行列,受到資金和立項上的支持。
由于稀土資源的戰略性地位,相關行業政策的制定和出臺政策備受市場關注。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有關人士昨日對記者透露,稀土行業的“十二五”規劃已開始制定,相關政策的具體內容均會在規劃中得到正式體現。
多位業內專家指出,由于目前對于不符合標準的企業在關停上尚沒有相應的退出補貼機制,頻頻“重拳出擊”的稀土產業政策最終能否得到切實執行,仍然是最大的不確定項。記者獲悉,此前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稀土工業發展的專項規劃(2009-2015年)》曾提出“冶煉分離企業由100家減為20家”、“2009年至2015年,國家將不再批準新稀土礦采礦權”等目標。而目前正在制定中的“十二五”規劃將用其作為制定基礎。但規劃也將對相關條款作出更具切合實際,具備更大可執行性的修改。不過,行業進一步整合、集中度加強的趨勢不會改變,稀土業內重點企業、以及有望成為區域內稀土資源整合方的企業將確定受益。
目前,我國約有100家稀土開采與冶煉企業,這些企業將成為行業準入門檻、環保標準等措施主要針對的監管對象。除此外,處于產業鏈下游的稀土深加工企業在數量上則更為龐大,而他們則可稱為稀土行業“十二五”規劃中的另一個亮點。據悉,規劃將把稀土新材料深加工列入“扶持范圍”,計劃對部分企業進行資金和立項上的雙重支持。
相對于鋼鐵等高耗能產業,稀土行業雖不經常進入人們的視野,但其累積的結構性矛盾以及轉型升級的迫切性,更甚于其他,資源賤賣、喪失定價權……諸多問題,使稀土行業到了“生死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