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話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中國南方的稀土之都贛州,許多人發家致富靠的就是當地富含稀土礦的山皮。隨著2011年稀土價格的大漲大跌和國內環保標準的提高,當地人發現他們的生財之道正經受考驗。
稀土是17種元素的總稱,從玻璃拋光、風力發電機、電動汽車到導彈導航等,稀土對于很多產品的生產加工至關重要。長期以來,全球稀土需求的90%以上依賴中國供應。
2011年以來,中國的稀土價格猶如坐上了“過山車”:在短短半年時間里,部分稀土產品價格經歷了3至5倍的漲幅,又在近幾個月跌去了30%至50%。
對于稀土價格的“過山車”走勢,今年29歲的吳凱另有一番體會:稀土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著他的工作量和收入水平。吳凱是贛州市龍南縣一家稀土發光材料廠的工人。
與上半年的忙碌相比,吳凱覺得自己近幾個月有點“無所事事”。從6月份起,吳凱發現自己的工作量開始縮水,“以前通常需要加班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后來連正常上班時間都有空余。”進入10月份后,吳凱基本就沒事可做了,現在廠里正在對他們進行停工培訓。
“雖然不用加班,工作變輕松了,但收入也相應地減少了。”吳凱說自己以前每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到6月份后只剩2000出頭,現在就更少了。
對于即將來臨的這個春節,作為家里經濟支柱的吳凱是既有近憂又有遠慮:一下子少了8000多元的年收入意味著這個春節將“被節儉”了。然而,迫于當地“新年添新衣”的習俗,“無論怎么節儉,給兩個孩子一人買一套新衣服是不能少的,我和妻子就不添新衣服了。”他說。
更讓吳凱憂心的是自己能否保住“飯碗”。“廠里已經貼出通知,今年春節假期提前了,但明年什么時候上班還沒有給確切時間。”吳凱說。
在龍南縣,很多稀土企業境遇與此相似。因縣境內富含世界稀有的離子型重稀土,龍南縣號稱“中國重稀土之鄉”,其稀土熒光粉年產量占全國的50%以上,且已形成從原礦開采、冶煉分離到深加工應用為一體的產業鏈。
在龍南縣龍頭企業之一江西依路瑪發光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中,部分機器已經停止運轉。總經理郭亞明說,受稀土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的影響,從今年10月份開始,廠里的開工率就只有30%,“很多企業都在觀望,目前開工率能達到50%就屬于非常好的了”。
對于稀土價格下滑反而導致下游企業承壓的現象,郭亞明解釋說,今年上半年稀土價格上漲時,很多企業大量買進稀土,但沒料到價格很快下跌,下游產業的價格傳導有一定滯后期,企業來不及消化成本。“在稀土價格下跌時,企業寧愿減產,否則損失更大”。
分析人士指出,除去價格波動的因素,為嚴格控制稀土行業污染中國10月1日開始實施《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該標準大幅提高了稀土企業污染物排放門檻,短期內也會增加企業的成本。
“為達到新的排放標準,企業成本肯定會不同程度地提高,環保基礎較好的企業,增加的投入少一點;環保基礎較差的企業則需要投入較多資金。”贛縣紅金稀土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善琦說。
五礦集團旗下的贛縣紅金稀土有限公司是環保部公布的第一批通過環保核查的企業,也是商務部目前公布的11家獲得2012年稀土出口資格的企業之一。
內蒙古自治區稀土行業協會秘書長張安文認為,長期來看,新環保標準的出臺以及環保核查措施等有利于中國稀土行業的健康發展。“在信貸等方面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稀土企業生產經營和指令性生產計劃、出口配額管理等方面,也應嚴格落實環保要求。”他說。
在稀土價格方面,張安文說,前期稀土上游產品價格的漲幅過大,已經影響到下游應用產業的發展。如果稀土上游產品價格過高,稀土又會變得像煤炭一樣,僅僅挖礦就能獲利豐厚,從而影響發展稀土應用產業上的動力。
他說:“中國稀土產業的發展必須走上下游共贏的路子,要想成為稀土強國,關鍵在于提高稀土應用水平,而不是以資源量的多少和價格高低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