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隨著最后一組四十噸龍門吊檢測調試完畢,西安國際港務區內的龍頭支撐項目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于昨日正式竣工。
昨日(29),在西安國際港務區內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施工現場,建設單位中鐵十二局的技術人員對日前安裝完畢的一組四十噸龍門吊操作系統進行了最后的檢測調試,系統運行良好無誤,中鐵十二局集團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工程指揮部書記俞南平表示,自2008年9月27日開工建設至今,中鐵聯集、中鐵十二局集團、西安鐵路局以及西安國際港務區緊密協作,團結奮戰,經過21個月緊張的建設,該項目已宣告提前竣工。
在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內,記者見到通過集裝箱作業區、特貨作業區、快運作業區、路局裝卸作業區等四個作業區鐵路軌道,逐漸并攏收縮,東西匯集在隴海鐵路線上,項目綜合辦公樓、機械保養間、快運倉庫、簡易倉庫、分撥中心等功能單元均已建成,等待投入運營。
在項目建設沖刺“6.30”竣工階段,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國際港務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韓松,西安鐵路局局長汪亞平等多次前往項目工地視察,督促建設進度,保障了工程提前竣工。據汪亞平介紹,集裝箱作業區是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的核心作業區,它的建成運營將大大增加西安、陜西乃至西部地區的集裝箱運量,促進貨物運輸由散貨和零擔運輸向現代化、標準化的集裝箱運輸過渡。
“快運作業區是中鐵快運專門用于急快件物流的設施;而特貨作業區主要承擔著汽車、大件和冷鏈等特殊貨物的物流需要。”西安鐵路局副總工程師張健說,另一位專程趕往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了解情況的西安某進口汽車品牌4S店負責人黃先生也表示,有了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特貨作業區,西安人在西安就可以辦理轎車進口的相關業務,再也不需要跑到天津港去提取進口轎車,然后通過公路運輸抵達西安了,這將為企業進一步降低物流運營成本提供條件。
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強曉安介紹說,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內還將設置海關、商檢、動植物免疫檢查和邊防檢查窗口,實現所有進出口貨物的“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貨物可直達國內國際,屆時,陜西生產的重型汽車、果品果汁也可以通過特貨作業區進入隴海線,而后抵達天津或連云港,“借港出海”。他表示,作為西安國際港務區內最為重要的支撐項目,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與西安綜合保稅區一期西安保稅物流中心都已建成,按照園區打造中國最大的國際陸港的定位,西安綜合保稅區將賦予西安極為優惠的政策軟件支持,而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則為國際陸港提供了功能強大的物流硬件基礎設施,兩大項目的完美銜接為真正實現“港口后移、就地辦單、海鐵聯運、無縫對接”提供可靠保障。
副市長韓松在接受采訪時說,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項目的竣工凝結著中鐵聯集、中鐵十二局、西安鐵路局以及西安國際港務區的建設者們共同的心血,項目的投運使陜西和西安具備了口岸服務功能,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西安綜合保稅區將為陜西發展外向型經濟展開雙翼,為打造全國最大的國際陸港和全球商貿物流中心提供了基礎條件,隨著工作重心由建設將轉入運營,韓松希望在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背景下,兩大項目能夠緊密對接,形成良好通透的運行模式和運行流程,發揮各自巨大的功能作用,為把陜西打造成為內陸型開發開放的戰略高地作出貢獻。
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位于西安國際港務區內,是國際港務區重要的支撐平臺項目之一,同時也是鐵道部在全國布點的18個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中的示范工程,它東連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西接蘭州集裝箱中心站,南靠重慶、成都集裝箱中心站,北臨呼和浩特和包頭集裝箱中心站,成為全國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的中心樞紐。項目于2008年9月27日正式開工建設,占地2058畝,總投資6.8億元人民幣,由中鐵聯集、中鐵特貨、中鐵快運和西安鐵路局共同投資興建,由中鐵十二局集團負責施工建設。據測算,2010年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運量可達535萬噸;2015年可達862萬噸;2025年可達1950萬噸,根據西安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全國鐵路集裝箱發展趨勢,預測西安中心站集裝箱運量遠景總規模將達到28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