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在國新辦“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動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下一步將推進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制定促進自動駕駛發展的相關意見,力求構建新基建應用場景。
劉小明表示,交通運輸部積極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試點和應用工作,目前取得了積極進展。主要可以從六個方面體現:
一是推進出臺發展政策。交通運輸部和工信部、公安部聯合印發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指導有關地方有序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的上路測試工作。今年2月,又與發改委等11個部門聯合出臺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
二是推進技術研發。交通運輸行業設立了5個自動駕駛研發中心,并且在行業重點科技項目設立自動駕駛研究的專題,統籌科研資源,開展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關鍵技術的攻關工作。
三是推進標準規范制定。開展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標準體系的研究,以及完成了十余項基礎性技術標準,支持產業發展。交通運輸部制定了營運客車、營運貨車安全技術指南,有序地推廣輔助駕駛技術在重點營運車輛上的應用,從而提高交通運輸的安全水平。交通運輸部組織編制了《公路工程適應自動駕駛附屬設施總體技術規范》,研究和布局支撐自動駕駛的公路基礎設施。同時會同工信部、公安部,組織相關標委會,圍繞著車聯網加強標準協同和合作工作。
四是推進測試驗證。交通運輸部在全國布局認定了6家封閉場地測試基地,提升道路測試的安全水平,加強車路協同式自動駕駛的研發測試,研究制定了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地建設技術指南(暫行),指導封閉測試場地的建設工作。
五是推進試點示范。開展了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和智慧公路的試點工作,圍繞基礎設施的智能化、陸運一體化、車路協同等前沿的技術方向,推動5G通信和北斗導航等技術的應用,結合2022年冬奧會和2022年將要在蘇州召開的第29屆世界智能交通大會,會同北京、上海、河北等一些地方在京禮高速、東海大橋、雄安新區等推進一批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試點項目。
六是積極推進國際合作。交通運輸部積極開展中德、中荷等自動駕駛技術的交流,推動中俄國際交通運輸走廊無人駕駛通道的建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