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電動汽車:現實離理想有多遠

時間:2010-04-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不能否認,在世界汽車格局中,中國本土汽車企業在傳統技術上處于劣勢,而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具有比較優勢。

      國內有一種說法頗能忽悠人:傳統內燃機技術的發展已經到頭了,我們不必再在這個領域跟在外國人身后追趕;我們應該直接發展新能源技術,和國外先進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實現跨越式發展。

  這樣的觀點是非常錯誤的。殊不知,汽車產業是個系統工程,不可能跳過傳統動力的研發直接將新能源技術推向市場。

  不能否認,在世界汽車格局中,中國本土汽車企業在傳統技術上處于劣勢,而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然而,這種優勢僅僅是相對于中國傳統汽車技術與世界水平的差距而言。正如2010年1月9日,工信部副部長苗圩所說,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與國際水平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

  就中國汽車企業熱衷的電動汽車或混合電動汽車而言,首先,電池是其技術和成本上的最大瓶頸,現在還沒有重大突破。用于制造電池的鋰、鎳等礦物資源非常稀缺。國內也還沒有一條成熟的車用電池生產線。

      其次來看能源補充方式,汽油消耗完了要加油,電池能量消耗完了就要充電,這對兩種汽車來說都是一樣的。現在廠家拼命延長每次充電的續航里程,有的已經達到300公里,但是汽車加油不過幾分鐘時間,而電池充電要幾個小時,這是電動汽車目前無法替代傳統內燃機的致命弱點。再者,充電站的配套也很重要。全國目前有8萬-10萬座加油站,每個加油站每天可以給500-1000輛汽車加油。而電動汽車所需要的充電站目前還是稀罕物。也有人提出,不建充電站,只是建設換電池站。瀕臨缺電的電動汽車只需駛至換電池站,支付合理費用,在短短2分鐘內即可換上充滿電的電池。但這個方案顯然不易推行,它要求電池組標準化。誰來制定標準?

  再次,現在國內上馬電動汽車項目的企業很多,廠商魚龍混雜,很少擁有核心技術。甚至都有“山寨版”電動汽車在網上銷售,價格低至1800元至2000多元不等。電動自行車加兩個輪子,加個頂蓬,就成了電動汽車,這有何難?

  對于當前的“新能源”熱,政府其實也是相當謹慎的。在財政部、科技部出臺的《關于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確提出,純電動和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復雜,生產成本高,并且需要另行建設充電站、加氫站等基礎配套設施,短期內不具備大規模推廣的條件。但是,為形成技術儲備,打造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有必要進行小規模商業化示范推廣。

  因此,電動、氫燃料等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前景可以用兩句話概括:機不可失,時尚未到。

  電動汽車更不環保?

  人們決定重新掀起電動汽車的風潮,是扛著環保的大旗。然而,風尚未起,電動汽車卻已被扣上了“更不環保”的帽子。因為,采用電網為電動車充電,只是汽車排放的轉移,而不是汽車的零排放。發電帶來的環境污染,有時候甚至會超過汽油資源的獲取。

  2009年7月,綠色和平組織發布了《中國發電集團氣候影響排名》。報告估算,十大發電集團2008年的總耗煤量超過5.9億噸,占全國煤炭總產量的五分之一。耗煤導致的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造成環境損失高達870億元人民幣。

  聯想到現在發電能力的脆弱,使用煤炭發電的環保代價如此高昂,如果我們再把電動汽車加上去,那會是什么情況?

  2007年,全國發電量32559億千瓦時,如果全社會擁有1000萬輛電動汽車,用電量大約是500億千瓦時,如果達到5000萬輛,就是2500億千瓦時,相當于全國發電量的7.6%。這個數據為電動汽車的將來抹上了一縷不樂觀的顏色。

  因此,最理想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模式應該是:以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為電動汽車充電。鑒于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也存在許多實際困難,電動汽車甚至應該具備自身利用太陽能發電的能力,這樣可以大大緩解電網供電壓力。

  或者,我們還有另外一種思路。近年來,國際汽車產業在加速研發新能源技術的同時,也在下大力氣改進傳統內燃機,比如大眾等公司推出的TSI(增壓直噴汽油機),取得了顯著的節油和環保效果,奇瑞也推出類似的DGI(汽油缸內直噴)產品。國內自主汽車企業很多在生產VVT(可變氣門正時系統)發動機,也有的開始發展全鋁發動機 。本田今年開發出VTEC(可變氣門相位及升程控制系統)發動機,法國PSA集團展示過一款可變壓縮比發動機。這說明在傳統內燃機改進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在2009年上海車展 高峰論壇上,博世集團董事長弗朗茨·菲潤巴赫就曾說:“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線必須分階段來看。從近期到2020年,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提高能效的最好途徑就是改善燃燒系統,而其他技術目前并不成熟。2020年后,新能源汽車將進入混合動力時代,而后進入電動汽車時代。”

  能源多元化的汽車之路

  國內投資者急迫地想要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獲得收益。中金公司在一份報告中說:新能源汽車是汽車行業中前景最光明的長期投資主題。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站在一個發散型的起點,我們不知道走哪一條路才能掘得大金礦。

  目前世界主要國家的新能源路線是不一樣的,而新能源技術選擇的原則應從國情出發。

  美國是以生物乙醇汽車為核心,同時鼓勵混合動力汽車 的發展。美國的替代能源和節能政策目標,是在未來10年之內將汽油使用量降低20%,這樣美國就能將從中東進口石油的量削減3/4。

  憑借歐洲汽車廠商在柴油發動機上強大的技術優勢,歐洲在清潔柴油乘用車方面發展最為迅速。目前,柴油車在乘用車總銷量中的比重已超過50%。歐盟同時重視生物燃料的開發和應用,計劃在2030年實現交通運輸燃料的1/4來自生物燃料。

  日本在混合動力汽車領域獨樹一幟,豐田、本田、日產等日本廠商的混合動力汽車不僅在國內熱銷,在國際市場上也令其他國家廠商望其項背。

  巴西利用甘蔗來獲取乙醇,發展乙醇動力汽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對于中國來說,情況或許更為復雜,因為中國各地區情況不同,因此也可能發展出不同類型的能源結構 。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