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09工程起重機市場報告

時間:2010-04-20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未來幾年,國產工程起重機將向起重量大、起升高度、幅度更大的大噸位方向發展,中大噸位工程起重機將繼續充當市場擴充的急先鋒。

      近年來,我國汽車起重機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各噸位又有不同配置,形成同噸位不同型號產品,可選擇范圍非常廣。未來幾年,國產工程起重機將向起重量大、起升高度、幅度更大的大噸位方向發展,中大噸位工程起重機將繼續充當市場擴充的急先鋒。

一、前言

      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對全球工程起重機的市場影響巨大,這是國際工程起重機發展史上從未有過的局面。 據相關資料報導,2008年北美和歐洲市場均下降20%左右,2009年開始國際市場繼續走向下降通道,預計2009年北美市場繼續下降20%左右,歐洲市場全年下降26%~30%,目前只有北非、中東、南美巴西、印度、東南亞等地區仍有低增長趨勢。

      2008年我國工程起重機行業上半年經歷了超高速發展,下半年隨著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和蔓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逐步顯現,我國起重機市場也開始放緩了增長速度,以至嚴重下滑,但從全年來看仍保持了正增長。

工程起重機

      2008年起重機出口的銷售量和銷售額超過往年,出口工程起重機近5000臺,同比增加57%;出口金額超過82億元,同比增加88%,但第四季度出口量也呈現下滑。2008年汽車起重機出口3400多臺,同比增長45%;履帶起重機出口800多臺,同比增長136%;隨車起重機出口600多臺,同比增長54%。步入2009年以后,在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的催動下,全球經濟開始逐步恢復。尤其是在4萬億投資計劃實施的拉動下,恢復跡象更加明顯。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企穩回升,GDP同比增長7.1%。據工程起重機分會統計,行業銷售四大類流動起重機共1.6萬多臺,利潤總額同比增長為1.6%。

      由于國際市場需求大幅度萎縮,造成2009年上半年中國工程起重機出口持續大幅下降,其中汽車起重機出口近600臺,同比降幅達到66.7%,二季度比一季度又下降了4.3%。尚未出現回暖的跡象,由此可以看出汽車起重機銷量的小幅回升完全是由國內市場拉動的。就國內市場而言,上半年國內汽車起重機的銷售同比增長達到12.6%,彌補了出口嚴重縮減。總體來看,工程起重機行業上半年有了回暖的苗頭,但應當密切關注著國際市場的發展。

二、我國工程起重機行業市場發展現狀

      工程起重機主要包括汽車起重機、輪胎起重機、履帶起重機、全地面起重機和隨車起重機等,由于具備了機動、靈活、作業半徑大等特點,廣泛應用于野外起重、搶險、倉庫、車站、碼頭及狹窄工地作業等。我國工程起重機行業經過風風雨雨的二十幾年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生產工程起重機的主要企業約30余家,其生產汽車起重機代表企業主要有: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起重機分公司、四川長江工程起重機有限責任公司、北起多田野(北京)起重機有限公司、安徽柳工起重機有限公司、泰安工程機械總廠、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工程起重機的發展從早期的8噸、12噸、16噸、32噸等中小噸位,目前已發展到最大500噸;生產履帶起重機代表企業主要有: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起重機分公司、撫順挖掘機制造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以及新崛起的安徽柳工起重機有限公司、泰安工程機械總廠、福田雷沃國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履帶起重機的發展從早期的25噸、40噸、50噸等中小噸以下產品,目前已經能生產150t、160t、200t、250t、300t、350t、400t、450t、600t、900t等產品,三一公司的SCC10000型履帶起重機是目前國內生產的最大噸位起重機,最大起重量1000噸。

起重機械

      近幾年我國隨車起重機行業也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增長速度一直在20%以上,主要代表企業有:徐州徐工隨車起重機有限公司、石家莊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牡丹江專用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湖南中聯重科專用車有限責任公司、長治清華機械廠等企業,產品系列有:為2t 、3.2t、5t、5t、6.3t、8t、12t、16t、25t。

      國內隨車起重機行業產品規格系列比較齊全,發展勢頭強勁,新崛起的沈陽廣成重工有限公司等企業發展勢頭良好。隨著國家基礎建設的規模不斷加大,物流業的發展,將對我國經濟建設的貢獻將越來越大。受國家三農政策的影響,目前農村經濟建設突飛猛進,小型輪胎起重機市場需求旺盛,這里主要指在自制底盤或農用車底盤上改裝的輪胎起重機,代表企業如:濟寧市魯星工程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山東大禹建工機械有限公司等企業迅速崛起,規格型號一般在3噸、4噸、5噸、8噸以下,  2008年小型輪胎起重機產品銷量保守數據在3000余臺。

      我國工程起重機行業經過對國外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市場經濟的錘煉,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社會效益顯著提高。汽車起重機向智能化、大型化發展,全地面起重機和履帶起重機朝高附加值、特大型發展,隨車起重機往中大噸位滲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地面起重機已實現大批量生產。今年上半年汽車起重機(包括全路面起重機)受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的拉動,平穩回升的勢態比較明顯。1~6月汽車起重機銷售超過13000臺,同比增長1.9%,二季度比一季度環比增長了33%。其中全路面起重機銷售103臺,同比增長106%,是今年起重機行業的一個亮點。20t級起重機同比增長43.7%,12t級和25t級起重機同比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長,明顯是受高鐵建設的利好影響;而30t~80t起重機的銷量同比下降,受出口減少的影響較大。由 于各類起重機各自向大型化、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從而可使生產廠家可以依托一流的制造裝備、發揮技術優勢,為用戶提供高性能、高安全可靠型、高效益型產品,從中得到豐厚的利潤回報。

三、我國工程起重機進出口市場分析

 出口方面

      近幾年我國工程起重機出口的爆炸性增長于2009年上半年終結,從近幾年上半年起重機出口數據來看,中國工程起重機的出口量增長可謂十分迅猛,2005~2008年同期,增幅分別為83.12%、295.74%、239.78%和85.81%,但2009年上半年,這種情形卻急轉直下,出口量均出現大幅下滑,出口量為1282臺,比上年同期下滑63.61%;出口額約為2.3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滑62.34%,令人擔憂的是,2009年上半年中國起重機出口量和出口額的同比下滑幅度比一季度時分別高出8.29%和20.67%,由此可見,上半年形勢比一季度更為嚴峻,且出口額的下滑更為猛烈。

 

進口方面

      2009年上半年中國工程起重機進口量僅為36臺,比上年同期下滑47.8%;進口額約為1.0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7.18%,比進口量增長幅度高95.01個百分點。起重機進口量日益減少,從近5年同期情況來看,起重機進口量日趨萎縮,從2005年同期的近150臺,到目前的不足40臺,比2005年同期減少75%以上,盡管如此,但進口額不僅沒有隨之下挫,反而依舊維持在1億美元以上的高位,由此可見,中國目前進口的起重機產品整體水平日益高端。

四、我國工程起重機現階段市場發展特點

我國工程起重機出口將持續萎靡不振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擴展和延伸,2009年將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困難的一年。這次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發展衰退,實際是國際經濟發展金融資本與產業轉移結構性矛盾的暴露,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只是導火索,調整需要時間,預計這兩年市場需求增長仍處于低位運行狀態,回暖緩慢。從出口數據上看,2008年1~6月國內起重機出口總量就達到2150臺,總價值約3.7億美元,但2009年上半年,這種情形卻急轉直下,出口量均出現大幅下滑,出口量為1282臺,比上年同期下滑63.61%;出口額約為2.3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

      滑62.34%,由于履帶起重機市場對出口的依賴度遠遠大于汽車起重機,履帶起重機上半年出口約70臺,同比下降82%。并且二季度形勢比一季度更為嚴峻,且出口額的下滑并沒有得到遏制。國際金融危機對工程起重機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尚未見底,短期內工程起重機出口將持續萎靡不振。

起重機械

國產大型履帶式起重機市場的競爭力越來越強

      隨著石油、化工、能源行業和市政建設的快速發展,能源生產設施、基建等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使得大型吊裝市場興起,從而促進了吊裝設備制造業機遇的來臨,極大刺激了履帶起重機的需求,履帶式起這種變化也必將給整個行業運行質量提出更高要求,促使各企業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加強新產品的研制工作,以適應更加廣泛的市場需求,逐步形成系列化、多品種、大噸位的密集產品群。

全路面起重機已成為我國工程起重機行業的生力軍

      全路面起重機作為工程起重機行業的一個重要產品系列,綜合了汽車起重機快速轉移和越野輪胎式起重機能越野、負載行駛等主要特點,與普通類型的汽車起重機比具有明顯優勢:起重性能優越,越野能力強,能夠適應不同工作環境的要求。全路面起重機在國外,尤其在歐洲已很普及,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市場占有率突破了80%,成為備受歐洲用戶歡迎的主流產品。 由于全路面起重機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現正逐步取代中大噸位汽車起重機,很多業界人士都認為,它代表著全球汽車起重機的未來發展趨勢,這也使得幾乎所有著名制造商都不約而同地將其作為重點發展對象。利勃海爾、德馬格只生產全地面起重機,格魯夫和多田野以生產越野輪胎起重機和全地面起重機為主。從世界起重機市場看, 全路面起重機已占據半壁江山。 在市場需求推動下,國內起重機制造商在研發和生產全地面起重機上也有了很大突破。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不僅在汽車起重機上產銷量居首位,在全地面起重機的研發和技術儲備上,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該公司2002年成功推出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臺QAY25全路面起重機,發展迅速,從而形成了QAY50、QAY125、QAY130、QAY160、QAY200、QAY240、QAY300 、QAY500九種型號的產品系列;也準備2009年10月下線。徐重全面掌控了全路面起重機60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已步入了高端全地面起重機研制技術的成熟發展階段。

      國內全地面起重機雖然短短幾年的發展,卻進步迅速,縮少了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大大增強了與國外企業同臺競技的實力。如2008年全路面起重機(小于100噸)出口已達1027臺。出口額達11478.1萬美元,而大于100噸的出口了7臺,出口額達667.6萬美元。2009年1~6月全路面起重機銷售103臺,同比增長106%,是今年起重機行業的一個亮點。競爭對手又都是世界巨頭,取得這樣的成績已十分可貴。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以及國內工程建設高效率的需要,全路面起重機越來越多地受到用戶和租賃商的鐘愛,推動了全路面起重機的高速發展和普及,可以斷定全路面起重機將是今后我國工程起重機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未來國內市場發展全路面起重機是大勢所趨。

隨車起重機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 將逐漸取代小噸位汽車起重機

      隨車起重機是在已定型的二類載貨底盤車基礎上配裝了不同起重能力的吊機和貨箱形成的一種集起重和運輸為一體的專用改裝車。因其具有結構緊湊、機動靈活、一車多能和利于環保等特點,可實現自裝、自卸、自運的功能。國外隨車起重機行業從上世紀40年代至今已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已形成了功能多元化、品種系列化、機電液控制一體化的產品體系。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應用十分普遍。它幾乎完全取代了20噸以下的汽車起重機。尤其是日本,隨車起重機產量已占到工程起重機總產量的50%以上。

      我國隨車起重機的生產從是20世紀80年代初起步,近幾年我國隨車起重機行業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增長速度一直在20%~30%以上,2008年隨車起重機銷量達到2840臺,同比增長54.1%。隨車起重機出口600多臺,同比增長54%。2009年受物流行業萎縮的影響,隨車起重機上半年銷售2300多臺,同比增長-18.7%。但是二季度好于一季度,環比增長40%。隨著國家基礎建設的規模不斷加大,隨車起重機的發展勢態越來越好。這是一個市場前景廣闊的朝陽行業,它對我國經濟建設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大。

五、現階段工程起重機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工程起重機中低端新品加速競爭白熱化

      2009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四類移動起重機市場產銷水平顯著下滑,起重機整體市場產銷率為60%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6%。雖然面對金融危機各起重機企業紛紛縮減了產能,但是由于市場需求的疲軟,以及企業庫存量的能力,整個起重機市場產銷率還是呈現出較大的下滑走勢。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市場需求大幅收縮引發的中低端新品競爭進入白熱化狀態。值得引起警惕的是,目前中低端“短線”新品中急功近利的現象開始出現,在跟進大噸位甚至百噸級產品的趨勢中,由于系統技術難關無法突破,有的企業為了快速升級,造成了整車匹配缺陷。為了迎合用戶“超載”需求,采取加大配重等方法,在原產品的基礎上將整車最大起重能力標高數噸,導致折臂、翻車事故頻現。

工國內工程起重機產品與國際起重機行業巨頭在技術方面還有很大差距

      與歐美日等發達地區相比,國內工程起重機行業技術實力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目前國內在大型工程起重機尚不具備大量生產的能力。歐洲起重機的平均噸位在800噸,而我國目前平均噸位卻不到200噸。與利渤海爾、馬尼托瓦克等國際起重機行業巨頭在技術方面還有很大差距。 從產品結構看,由于技術能力所限,我國起重機在產品結構上也不夠完善,難以同國外匹敵。技術要求較高的全路面起重機和履帶式起重機這兩種產品在我國產能較低,目前只有徐州重機等少數幾家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具備一定的生產能力。從產業鏈條看,決定產品競爭能力的不只是技術研發的實力,處于產業鏈下游的制造業必將受制于上游產業的影響。在我國,鋼鐵企業的技術缺陷也給下游的工程起重機行業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約,鋼材的硬度、彈性、延展性等質量標準直接關系到技術能否實現。另外,下游的工程起重機租賃產業尚處于發育階段,這也給起重機生產企業把握市場動向、完善售后服務帶來了更多的成本消耗。

更嚴格的環保標準將影響對工程起重機行業的影響

      節能減排是工程起重機產品技術發展主流趨勢,減少有害廢氣排放、降低噪聲和震動、整機操作安全等措施,更是市場競爭的法規與技術門檻,也成為進出口的貿易門檻。國內許多大城市對工程起重機作業的環境影響也補充提出了高于相關國家標準的條文。依據國家標準規定,從2010年1月1日起,所有載貨車必須達到國Ⅳ排放標準,國Ⅳ標準的嚴格執行會使用戶一次性增加投入3萬元左右的購車成本,因此,用戶和底盤企業對標準的執行尚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對于只有改裝資質的汽車起重機企業來說,國Ⅲ車型公告數量少,生產準備不足,很可能影響到現階段的銷售業績。履帶起重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存在過熱風險。

      繁榮的履帶起重機市場散發著巨大的吸引力,國內企業不斷進入該領域深耕細作,例如:福田雷沃重工、蚌埠、路路達、沈陽北方、鄭州宇通等企業研發生產中等噸位的履帶起重機。泰安吊管機廠等企業開發生產小噸位履帶起重機;履帶起重機生產企業從原來的不足5家迅速擴張到目前的近二十家,與汽車起重機企業數量旗鼓相當,這里面不但有原來的起重機企業,還有從來未生產過起重機的企業,而且一上來就開發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但大部分企業都不能生產核心零部件,引發的市場競爭會愈演愈烈,戰爭的火藥味會愈加濃厚,其中隱含的市場風險在加大,應當引起業內企業家們的高度警覺。配套件嚴重發展滯后,已成為制約行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近年來,工程起重機行業的熱點問題之一就是配套件問題,國產配套件發展滯后已經成為國內企業生產大型起重機和擴大產品出口的瓶頸。由于國內不具備高質量的液壓泵、馬達和閥的生產能力,因此基本上依賴國外進口,價格昂貴而且供貨不能保證,其他高端的傳動件、發動機等也有類似情況。這個問題應引起全行業的關注,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解決,包括主管部門、業內生產企業等相關各方能夠聯合起來,打造專業的配套企業,從根本上解決受國外制約的現狀,讓中國的品牌和產品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總之,在全球經濟恢復的前景還難以預期、工程起重機出口市場短期內難以明顯好轉、出口下滑趨勢不容樂觀的外部環境下,我國工程起重機行業受益于國家基建和災后重建率先出現復蘇現象。上半年起重機行業已企穩回升,內需仍是拉動回升的主要力量,但回升過程中還存在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 我們的企業更需練好內功,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抓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力爭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有更好的發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