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首個天然焦發電項目落戶山東鄆城

時間:2010-04-15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兗礦集團兗煤菏澤能化公司趙樓綜合利用電廠在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舉行了奠基儀式,我國第一座燃用天然焦的大型電廠

      天然焦這一能源礦產能否被利用,是多年來人們一直爭論的問題,目前地質勘探及有關部門多把它作為表外儲量。在能源短缺的今天,不區別天然焦產出的地區、形態、產狀、埋深等條件,也不考慮有無潛在與現實的經濟效益,而一律列為表外儲量是不恰當的。隨著我國第一座燃用天然焦電廠在山東奠基,天然焦開發利用示范工程亟待關注。

      首座天然焦電廠開建

  日前,兗礦集團兗煤菏澤能化公司趙樓綜合利用電廠在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舉行了奠基儀式,該項目不但是山東省第一臺30萬千瓦級循環流化床鍋爐發電機組,更是我國第一座燃用天然焦的大型電廠。

  據介紹,兗煤菏澤能化公司趙樓綜合利用電廠項目,是列入國家“十一五”電力建設規劃的重點項目,也是巨野煤田配套煤電聯產項目,規劃裝機規模為2×30萬千瓦燃煤發電機組,總投資28億元。一期總投資17.67億元,建設1臺30萬千瓦亞臨界一次中間再熱凝汽式發電機組,配套1臺1025噸/小時循環流化床鍋爐。

  兗煤菏澤能化公司副總經理李銘新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該電廠項目是兗礦集團依托自己的技術優勢,積極推進煤炭潔凈利用,大力培育煤電主導產業,實現煤電一體化的重大舉措。

  項目采用循環流化鍋爐,潔凈煤燃燒技術,低氮燃燒,在燃燒過程脫硫,降低排煙含硫量。電廠主要燃用趙樓礦選煤廠產出的煤矸石、煤泥、洗中煤和開采出的天然焦,使劣質煤就地轉化為電能網上銷售,消除了煤泥對礦區的污染,是階梯式利用礦產資源的典范。

  根據資料,鄆城縣煤炭地質儲量豐富,是華東地區最后一塊整裝煤田-巨野煤田的主要組成部分,煤田總面積624.6平方公里,探明地質儲量28.15億噸,縣轄區現有四個煤礦,從南到北分別為趙樓煤礦、郭屯煤礦、彭莊煤礦、鄆城煤礦,都存有部分天然焦。

  以鄆城煤礦為例,煤田面積172.6平方公里。礦井地質儲量10.76億噸,可利用儲量2.96億噸,本井田各煤層煤種主要以三分之一焦煤、氣肥煤、氣煤為主,局部為天然焦。華能集團鄆城坑口電廠天然焦發電示范工程就在此地,目前計劃裝機規模2×100萬千瓦,總投資104億元。 相關負責人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2×100萬千瓦天然焦發電示范工程現在正在等待國家發改委的批準通過。

  沉睡的億噸綠色資源

  據專家估算,我國有30億至40億噸的天然焦資源,主要分布在安徽淮北煤田、江蘇豐沛、鹽城煤田、河南永城煤田、山東滕縣官橋、陶灶、巨野煤田。而據1981年地質勘探部門探明,淮北煤田的天然焦總儲量為5.08億噸,大約占全國的六分之一。

  淮北市煤炭管理局原總工程師王東爵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發現于1956年的天然焦資源,54年來始終沒有得到大規模開發。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家天然焦礦,市場上出現的天然焦大多由地方煤礦小量開采,有的甚至是國有大煤礦丟棄的邊腳料。

  《中國能源報》記者從國土資源部了解到,國家相關部門一直沒有將天然焦列入礦產儲量平衡表,也沒有將其作為一種新的礦產資源納入國家勘查范圍和開發利用管理。

  王東爵為記者算了筆賬:時下國內市場上天然焦的價格是每噸1100元左右,按照儲量30億噸計算,我國天然焦總價值達3.3萬億元。如果按照一臺10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每年需要300萬噸煤的標準計算,這些天然焦可供應1000年,并且無煙塵污染。

  去年6月5日,78歲的王東爵以一位老地質工作者的名義給溫家寶總理寫了一封信,并寄去《關于在全國開展勘查及綜合開發利用天然焦新能源的建議》,信和建議都受到溫總理的高度重視。不久,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就對安徽淮北煤田、河南永城煤田、山東巨野煤田等地進行了天然焦開發利用的項目調研。

  魏鵬遠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煤炭司已經將調研結果上報國家發改委,對研究制定相關產業政策給出建議,推進全國天然焦資源的開發利用,這將對改變我國能源結構現狀和資源節約利用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為何無人采掘

  在國際上,日本、印度等國關于天然焦成因、結構也做過報道,但工業利用方面研究很少。據了解,塊狀天然焦具有熱爆性,國內對天然焦的研究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主要是研究天然焦在建材、民用燃料、制造電石、汽化用煤等方面的應用。《中國能源報》記者從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和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均找不到國內情況的對應資料。

  “長期以來,人們對它的研究不夠,加上賦存條件又較復雜,采掘比較困難,缺乏相關稅收或補貼政策扶持,企業在開采上缺乏積極性。”王東爵說,“在洗選過程中和煤矸石一道排除做廢物處理,或采后堆放露天,認作劣質煤使用。”

  2008年11月29日,由煤科總院爆破技術研究所與淮北礦業集團公司生產部、淮北雙龍礦業有限公司合作的“天然焦開采和掘進爆破工藝和技術研究”項目通過評議驗收,實施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工業化開采。雙龍礦業公司作為一家已經破產的礦井,自2007年8月就開始了天然焦試采,截至去年3月底,已經在一個工作面成功回收天然焦27.1萬噸,創效1.08億元。下一步將繼續開發利用儲量為近百萬噸天然焦資源的另一個工作面。

  據國家電站燃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大學熱能與環境技術研究所、濟南煤炭設計研究員聯合實驗,塊狀天然焦的熱爆性經破碎后不復存在,在篩分、破碎過程中均未發生爆裂現象。

  “流化床鍋爐是不是可以很好地適應天然焦的熱爆性,目前還不得而知,但這是天然焦發電走向產業化的第一步。”李銘新表示,“這一步肯定要走。”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