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兩會上新能源汽車、光伏上網電價等成為代表關注焦點

時間:2010-03-30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綜合媒體3月24日報道,兩會上,新能源成為熱議話題,新能源汽車、光伏上網電價等成為代表關注焦點。

      兩會上熱議新能源后,業內預期兩會后關于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將陸續出臺,目前有專家透露可再生能源法實施細則可能于4月出臺。
      綜合媒體3月24日報道,兩會上,新能源成為熱議話題,新能源汽車、光伏上網電價等成為代表關注焦點。
  1、可再生能源法實施細則有望出臺
      據中國機電商會有關專家23日透露,可再生能源法實施細則有望在4月份出臺。
      2009年底,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得到全國人大通過,新法律確立了全額保障性收購這一重要制度。新法律特別指出,制定電網企業優先調度和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具體辦法,同時還明確這項工作由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家電力監管機構督促落實。
      該專家認為,目前可再生能源發電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瓶頸就是對電網企業的電量收購制度不完善,因此制定電網企業優先調度和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具體辦法,是下一步實現可再生能源加快發展的重要動力。
      就在23日,中國機電商會機械行業一部副主任孫廣彬在“第二屆亞洲光伏峰會新聞發布會”上稱,機電商會的市場調研表明,2010年全球太陽能光伏需求將增長25%以上,同時,太陽能電池和組建制造商也將獲得15%左右的平均利潤率。
      對于光伏產品的出口形勢,孫廣彬預計,2010年出口應該會好于2009年,出口增長量同比增長將不低于15%。
  2、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方案可能將公布
      兩會期間,工信部副部長苗圩公開表示,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方案將在3月內公布。不過針對個人的補貼政策將并不限于比亞迪F3DM這樣的電動汽車。根據苗圩的描述,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將根據車輛節油多少來確定。個人主要限定在購買新能源轎車,最高補貼大概5萬至6萬,最少可能只補不到1萬元。
      而在近日一個小范圍汽車界高端交流會上,國家多位主管汽車的部委領導則一致表示,“如果白貓黑貓都能減碳,為什么只說白貓不說黑貓?只要能降低油耗、減碳,不管是白貓黑貓,都是好貓。”
      一位與會的人士表示,政府高層已經認識到,倡導發展新能源汽車并不代表要放棄傳統汽車技術的研發。最近,美國政府重新投入一筆資金用于提升、改造傳統汽車節油性能的做法,引起了科技部部長萬鋼的注意。一位熟悉萬鋼的官員對記者說:“萬鋼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問題上是清醒的。他曾經對我們說,德國政府最早提出汽車百公里油耗要降至3升,不管使用什么方式,只要能達到這個標準就給予獎勵。這一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上述言論,似乎為長期爭執不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劃下清晰路線。
      近幾年來,中國汽車界對于哪種新能源汽車應該得到優先發展一直存在爭議,“十五”期間,將純電動、混合動力和氫燃料電池都作為研發方向,“十一五”期間又決定加大對傳統能源汽車的技術升級,此后研發和推廣工作又將混合動力汽車放在首位,純電動汽車的分量也有所加重。
      交流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歐陽明高闡釋了他將在“十二五”計劃里起草關于如何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基本思路。
      歐陽明高認為,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在電池、電機、電子控制系統這“三橫”上的基礎仍不牢固,國家要將主要投資放在“三橫”上,打好基礎。
      同時在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這“三縱”戰略上同時起步,在不同的細分市場,分階段達到不同的產業化目標。
      歐陽明高將3種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分配給三種不同的車型。“混合動力主攻大客車,純電動主攻小型轎車,同時燃料電池技術繼續不間斷地投入研究,但是在‘三縱’戰略上的資金投入將主要靠企業。”
      然而自2009年3月,國家將“推廣使用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納入《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生產便呈現一哄而上,遍地開花之勢。
      汽車資深分析師周麗君用了“四個圈”來解讀背后的深意。“不排除一些汽車企業上馬新能源汽車項目就是為了圈錢、圈地、圈財政、圈準入,國家在新能源汽車上的財政補貼,很可能成為一些汽車企業進行‘融資’的新手段。”
      一些汽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項目上的“浮躁”情緒,已經被參與新能源汽車政策的制定者們所察覺。
      “今后在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的給予上,國家很有可能從縱向、橫向兩個方面來考核。”一位知情人士說。縱向上,政策考核將可能落實到油耗標準上;橫向上,誰的車型排放首先達到歐V標準,就獎勵誰,燃油限值也是如此,規定幾個階段的指標,誰提前達到就獎勵誰。“總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認同作為最后確定技術路徑的取向,只要滿足市場大環境需求的,國家都將有相關的政策鼓勵。”該人士說。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