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日益嚴重,各國都在為控制全球平均氣溫升幅不超過2攝氏度這一目標而努力。而中國也鄭重宣布,到2020年實現單位GDP碳排放強度降低40%—45%。中國政府對減排的堅定承諾,不僅贏得了國際社會的一片好評,也讓國內的再生能源行業為之精神一振。
早在2009年9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時,已經代表中國向全世界作出了四個低碳減排承諾,當中包括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并制定目標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我國能源消耗比重的15%。其后,國家亦于2009年12月通過修改2006年的可再生能源法,規定電網經營商需購買所有由再生能源所生產的電力。根據是次修例,拒絕購買再生能源發電的電網經營商,可被罰款再生能源發電商損失金額的兩倍。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程度還沒有完成,提出這樣一個高目標,有評論擔心會超出國家發展的基本需求而造成經濟損失。其實中國公布減排承諾,不僅是當今全球發展的大趨勢,同時也能反過來促使國內經濟結構的發展從粗放型和低效率型向精細型、高效率型轉變,激發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長期以來,我國不少地區一直單純強調GDP的增長,忽略增長過程中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這使得能源、化工和房地產行業等碳排放大戶,長期占據GDP的榜首。如今減排目標公布后,這種局面就需要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由此也需要可再生能源行業更快地發展與成熟。有專家分析道,減排40%包含著兩個概念:一是要盡量減低單位GDP的能耗;二是對我國的產業升級,特別是對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要達到減排要求,在十年左右的時間內,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速度要達到每年增長20%—30%左右。在2020年,可再生能源要占我國能源消耗比重的15%—17%以上,而目前的狀況是,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重還不到3%,由此可見,再生能源行業的上升空間無比巨大。
如今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尋求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特別是以薄膜太陽能為首的太陽能技術更是該領域的寵兒。國金證券預期太陽能的增長潛力優厚,可以從2008年的0.145GW,到2020年底前增長數百倍至80GW以上。
受此趨勢帶動,太陽能熱潮迅速點燃股市,剛完成收購轉型的鉑陽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股價迅即受到市場熱切追捧。鉑陽太陽能近日更成功生產出一條非晶硅/非晶硅鍺合金(a-Si/a-SiGe)雙結薄膜太陽電池組件制造用大規模生產線,新生產技術的雙結光伏組件莯定轉換率預期有8%或以上,比采用過往技術生產之非晶硅/非晶硅(a-Si/a-Si)雙結薄膜光伏組件轉換率6.5%-7%有顯著提升。由此可見,薄膜太陽能技術的前途實在是無可限量。鉑陽太陽能更獲得IDG及摩根大通等外資基金投資,顯示對該公司的薄膜太陽能業務發展前景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