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12天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五次締約方會議12月7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拉開帷幕。那么,在哥本哈根會議中,低碳經濟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投資者究竟選擇哪些核心子行業布局投資呢?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哥本哈根會議有望成為世界全面向低碳時代轉型的歷史轉折點。從大的方向上看,可持續的低碳和綠色經濟,將是未來世界發展的大勢所趨,這對于新能源、環保、節能等新興產業會帶來巨大的中長期投資機遇。從短期看,未來兩周內,A股市場熱點將要圍繞哥本哈根會議,從清潔煤、LED照明、CDM項目、風電、光伏、智能電網等低碳經濟板塊的六個圈層依次展開。
清潔煤中美合作前景廣闊
11月中旬,中美兩國簽署了《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合作協定書》。聲明強調,未來兩國將在能效提高、電動車、清潔煤利用、碳捕捉和碳封存、核能等領域展開廣泛合作。
相關研究人士指出,清潔煤技術將放在低碳經濟與新能源產業領域最重要的位置。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條件,決定了火電為主體的能源格局短期內不會改變,發展無污染的清潔煤發電技術是我國實現低碳經濟的關鍵。
據介紹,清潔煤技術是指在煤炭從開發到利用全過程中,旨在減少污染排放與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燒、轉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術的總稱,主要包括直接燒煤潔凈技術和煤轉化為潔凈燃料的技術。
目前清潔煤發電技術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煤氣多聯產技術;二是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技術(IGCC)。由于CCS(碳捕獲和封存)成本依然很高,未來國內的發電技術將以IGCC為主。特別是在循環效率、廢物利用、碳減排、節水等方面,IGCC具有優勢明顯。
不過,盡管前景廣闊,但現階段我國IGCC還屬于概念性質。專業人士進一步分析,IGCC清潔煤發電技術能夠將CCS成本降低到普通燃煤電站的一半,將成為未來煤電行業的主流機型,而美國在技術方面的優勢和經驗如果和中國的裝備制造能力相結合,將會取得最廉價的節能減排成果,通過合作,低成本的碳捕捉技術必將出現。
目前我國的清潔煤技術主要應用在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潔凈燃燒、煤炭轉化、污染排放控制與廢棄物處理四個領域,已建設了一大批示范工程,個別技術甚至已領先于國際水平。
目前國內已開展IGCC的示范項目工作,相關的燃氣輪機和余熱鍋爐設備的上市公司,如東方電氣、上海電氣、海陸重工、華光股份、科達機電等將會直接受益。同時,類似天科股份的空分爐公司也將會受益,同樣值得重點關注。
風電核電進入發展快車道
國家能源局在第五屆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上表示國家將加快千萬千瓦級風電場的建設,盡快形成每年1000萬千瓦以上的自主裝備能力,力爭在2010年前后風電裝機突破2000萬千瓦,2020年達到1億千瓦。市場預測2020年風電的裝機容量規劃將提高到1。5億千瓦,核電裝機容量規劃提高到8000萬千瓦,分別占總裝機容量的9。4%和5%。
截止9月份我國新增裝機容量超過5000萬千瓦。預計到2009年底我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8。8萬億千瓦,火電裝機容量將達到6。6億千瓦。
風電發展觸及深層問題。2009年上半年,我國已完成吊裝的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約為460萬千瓦,預計全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將達到1000萬千瓦。能源局表示力爭在2010年前后風電裝機突破2000萬千瓦。
同時政府加快落實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并推出風電上網標桿電價,以保障風力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政府已經認識到要解決風電場的電網配套問題,必須推出積極的鼓勵政策,加快電網配套規劃的出臺,并制定風電并網的技術標準和管理制度。
核電站建設進入快車道。根據新能源發展規劃的數據,到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8000萬千瓦,總投資規模約為9000億元。在2015年之前我國將相繼建成9至10座核電站。目前我國除沿海省份外,內陸各省也積極申報核電站項目,規劃的核電站廠址快速增加。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甘肅、河南、吉林等省都在積極進行核電站廠址的申報工作電網建設將力爭完成全年投資任務:2009年第四季度,國網公司的投資進度將明顯加快。招商證券預計全年電網基本建設投資規模預計將進一步擴大到3500億左右,電網投資占全部電力建設投資規模的比重繼續提高。
未來我國將堅定的發展風能、核能等清潔能源,并將進一步推進各省區的節能前排工作。市場人士繼續看好風電與核電設備的龍頭企業東方電氣、湘電股份,以及輸配電領域業績增長超預期的長園集團。
光伏產業高回報率引導需求回升
2009年以來光伏產品價格大幅下滑,使得投資光伏系統在意大利、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家的投資回報率顯的越具吸引力,其中德國市場2010年補貼費率可能下調更引發提前投資熱潮,配合國際油價居高不下等有利因素,全球光伏產業第三季需求回溫力道強勁,主要廠商出貨量與營收均較第二季大幅成長,中國企業挾成本優勢,業績彈升幅度最大,根據相關廠商的接單狀況,本波旺季將延續至第四季,光伏產品價格在需求大增下,短線也獲得支撐,預計廠商第四季業績可望持續獲得改善。
中國光伏政策有望在年底明確化,在供給端方面,預估將對多晶硅產業設立高門坎準入標準,需求端部分。國內在建及規劃的電站規模迅速擴大,印證了上網電價已能帶來合理利潤的預期,同時由于電價可能無地區差異,各方均希望占據光照稟賦較好的地區,需求可能進一步擴大。
行業雖全年盈利狀況不佳,但較傳統行業,其中期增長仍然看好;同時,多個股價催化劑即將到來,主要包括上網電價的推出、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減排目標的提升以及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的出臺,因此年內仍有機會,值得保持關注。
雖然光伏企業獲利能力尚未全面復蘇,惟部份企業第三季與第四季出貨量均已創歷史新高,產業基本已步出谷底,光伏板塊具備補漲機會,在眾多光伏企業中,具備規模經濟、集團實力、技術創新、區域優勢等個股將是較佳選擇,天威保變分別具備集團實力與規模經濟,而孚日股份、三安光電則是技術創新最佳代表個股,天威保變、航天機電皆位居光資源豐富區域,具備區域優勢。
LED照明初步形成完整產業鏈
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阮軍日前在業界研討會上表示,明年我國會持續推動LED照明,包括發改委擬將LED照明納入補貼范圍,以及地方政府對LED路燈進行補助。
我國在發展LED產業方面有很大優勢,尤其是LED顯示屏生產廠家。首先,中國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其次,從資源角度看,中國具有豐富的有色金屬資源。再有就是半導體照明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比較適合中國的國情。如果中國能夠在外延、芯片的制備以及自主封裝技術方面堅持自主創新,完全有可能實現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有業內人士預計,2010年中國整個LED產業的產值將超過千億元。目前,我國LED產品技術創新與應用開發能力逐漸提高,器件可靠性研究位置愈發突出,測試方法與標準也漸行漸近,所有這一切均標志著中國LED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LED產業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外延片的生產、芯片的制備和封裝,以及LED產品應用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LED照明市場若能大規模啟動,對于行業發展絕對是飛躍性的提升,僅需要想像一下龐大的家用照明、路燈、景觀燈全部換成LED燈,投資者都能自行估量市場大小。業內調查公司預計,隨著技術進步和應用領域的開拓,到2012年LED照明市場規模將達到16億美元,期間復合增長率為37%。
從市場機會來看,在LED領域,除去市場較為熟悉的三安光電、聯創光電、同方股份等公司外,下游燈具中浙江陽光、雪萊特、佛山照明將明顯受益,光伏建筑一體化和智能建筑方面除泰豪科技、延華智能外,太陽能薄膜電池廠商及上游原材料廠商也會進入受益序列,如南玻A、金晶科技等;幕墻方面則還有方大A、中航三鑫;節能材料方面以北新建材、煙臺萬華為代表,都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CDM項目政策扶持發展再提速
最近,三愛富、巨化股份等低碳概念股表現強勁,吸引了不少市場目光。有關分析人士樂觀的認為,即使哥本哈根會議最后不能達成任何協議,CDM機制依然會在之后獲得長足發展。一旦美國加入全球碳交易市場,碳供應需求將會大幅增加。我國作為主要供給國,將受益于CDM機制的發展。
在歐美國家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開征碳關稅的同時,我國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成為發展CDM項目的最大動因。
今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通知,明確了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及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實施企業的相關企業所得稅政策,這進一步拓展相關公司的利潤空間,體現了國家對該類項目的鼓勵和支持。
除了政府出臺免稅政策有利于企業發展清潔能源項目外,為了讓中國的CDM項目能找到合適的買家,實現合理的價值,降低交易成本,在政府主導下還促成多方交易的碳交易平臺——中國CDM信息服務平臺的誕生,這標志著中國的碳交易市場平臺由此起步。
有分析人士表示,上市公司一旦涉及CDM項目,將面臨實實在在的實惠。隨著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的一紙通知塵埃落定,將利于涉及CDM概念股的上市公司降低稅負,提升業績。目前我國開發CDM項目的上市公司多集中在化工領域,未來可拓展到煤炭、鋼鐵、水泥、造紙等其他行業。
初步統計,目前我國涉及CDM概念的上市公司有26家,但實際受益如何要視上市公司情況而定。如寶鋼股份、國電電力開發的CDM項目,每年一個多億的收入相對公司總收入來講并不突出,因此受益更多的是中小規模公司。從上市公司方面確認到,有CDM項目的公司還有神馬實業、柳化股份、興化股份、川化股份、韶能股份等,CDM項目對這些公司業績的持續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
智能電網市場規??焖僭鲩L
目前,傳統電網存在不支持大規模間歇性電源與分布式電源接入、輸電損失巨大、且用戶側無法互動等問題,無法滿足低碳經濟時代的要求。智能電網作為先進信息技術和高級物理電網的充分結合,是解決未來能源輸送問題的理想方案,是電網發展的大勢所趨。
環境決定側重,力度決定速度。我國智能電網將優先發展輸電環節,而政府的大力投資將保證2020年前全面建成智能電網。
智能電網建設總計創造近萬億元市場需求。2012年前是特高壓建設高峰期,相關設備需求將成倍增長;2015年前數字化變電站將完全替代傳統變電站,預計帶來每年65億元的市場需求,較傳統變電站自動化市場規模提高近60%;2009到2013年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投資將達800億元,需求年復合增長率為40%。
智能電網主要設備均有望形成寡頭壟斷市場。除智能電表行業競爭相對激烈,智能電網其他主要設備技術壁壘較高,競爭環境良好,特高壓變壓器、開關、換流閥,數字化變電站,用電信系采集系統市場均有望形成寡頭壟斷格局。
建議投資者采取“抓住特高壓、數字化變電站建設兩條主線,兼顧用戶側智能”的投資策略。智能電網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前景看好。特高壓與數字化變電站是我國智能電網中短期建設重點,需求將大幅增長,相關上市公司將受益;用戶側智能化以用電信息采集為核心,未來幾年市場規??焖僭鲩L,看好相關上市公司。
多家機構看好智能電網投資機會。我國的智能電網建設尚處于初期,未來5-10年內智能電網的高速建設使得相關公司業績增長比較確定,相關公司將充分受益。重點推薦特高壓、數字化變電站相關公司,兼顧用戶側智能。主要推薦的股票是特變電工,國電南瑞,思源電氣,國電南自,科陸電子。
相關專題: 低碳經濟商機無限 自動化助力節能減排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下一篇:
2010年中速機業務依然需求旺盛
09 年以來,由于危機后鋼材中厚板價格的大幅下降,導致漁船、內河運輸船等中舶建造成本大降,因此建造熱情高漲,導致中小功率中速船用柴油機需求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