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山西正式啟動煤炭開采生態環境綜合補償試點

時間:2009-12-01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山西省按照國務院的批復,出臺了《山西省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工作總體實施方案》,正式啟動煤炭開采生態環境綜合補償試點

2007年,山西省按照國務院《關于同意在山西省開展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意見的批復》(國函〔2006〕52號)精神,出臺了《山西省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工作總體實施方案》(晉政發〔2007〕9號),正式啟動煤炭開采生態環境綜合補償試點。
一、開展試點的主要背景 山西是煤炭資源大省,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長期高強度、粗放式、大規模的煤炭開采,引發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一是資源浪費與破壞驚人。初步測算,山西每開采一噸原煤平均消耗2.5噸煤炭資源,約損耗與煤炭資源共生、伴生的鋁礬土、硫鐵礦、高嶺土、耐火粘土等礦產資源達8噸,損耗2.48噸的水資源;每年因采煤排放的煤層氣約60億立方米,相當于“西氣東輸”輸氣量的一半。二是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嚴重。山西采空區面積已達5000平方公里,每年新增沉陷區面積約94平方公里;采礦地質災害嚴重的區域達2940平方公里以上,涉及1900個自然村,涉及上百萬人;礦井排水嚴重污染地表水體,受污染河流長達3753公里;全省煤矸石堆存總量達到11.4億噸,每年新增煤矸石在5000萬噸以上;煤矸石自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經雨淋污染河川徑流和地下水資源,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三是轉產再就業壓力巨大。山西煤炭資源的高強度開發,使得資源枯竭問題日趨突出,煤炭企業轉產、煤礦工人再就業壓力巨大。煤炭開采存在的資源環境等外部不經濟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煤炭工業乃至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是加強領導和協調。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煤炭開采生態環境綜合補償試點工作,成立了以省長為組長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并在省發展改革委設立專門辦公室,負責統籌推進試點工作。 二是全面推行煤炭礦業權有償取得制度。2006年2月,山西省頒布了《煤炭資源整合和有償使用辦法》(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87號),規定新設立的煤炭礦業權, 一律按照“統一規劃、集中開發、一次置權、分期付款”的原則,通過招標、拍賣、掛牌等方式有償出讓。已經無償取得的礦業權,結合資源整合、兼并重組和股份制改造,限期實現有償使用。 三是征收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2007年3月,山西省印發了《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工作總體實施方案》(晉政發〔2007〕9號),并頒布了《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征收管理辦法》(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03號),要求從事煤炭開采的所有生產企業,按照動力煤5—15元/噸、無煙煤10—20元/噸、焦煤15—20元/噸的標準征收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基金主要用于單個企業難以解決的跨區域生態環境治理,支持資源型城市轉型和重點接替產業發展,解決因采煤引起的社會問題。截至2009年5月,山西省累計征收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347.7億元。從2007年以來,共安排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113億元,用于跨區域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集中支持汾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修復與保護、太原西山地區生態綜合治理,以及其余10個市每市一項的“2+10”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應急水源等六大水利工程、造林綠化工程、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循環經濟項目等重點工程。累計安排67.06億元用于接續產業發展,安排33.1億元用于解決采煤引起的社會問題,重點支持棚戶區改造、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等。   四是建立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2007年11月,山西省發布了《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提取使用管理辦法(試行)》(晉政發〔2007〕41號),規定所有煤炭生產企業依據礦井設計服務年限或剩余服務年限,按10元/噸分年按月提取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按“企業所有、專款專用、專戶儲存、政府監管”的原則管理。環境治理方案經政府相關部門批準后,由企業組織實施,環境治理恢復后由政府環保行政部門組織相關部門驗收。截至2008年底,山西省煤炭企業累計提取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78.1億元。 五是合理提取和管理煤礦轉產發展資金。2007年11月,山西省出臺了《煤礦轉產發展資金提取使用管理辦法(試行)》(晉政發[2007]40號),規定境內所有煤炭生產企業根據原煤產量提取煤礦轉產發展資金,提取標準為5元/噸,轉產發展資金實行“成本列支,自提自用,專款專用,政府監督”。煤礦轉產發展資金的使用實行項目管理制度,主要用于煤炭企業轉產、職工再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和社會保障等。截至2008年底,山西省煤炭企業累計提取轉產發展資金23.78億元。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山西省利用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和企業自提自用的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加強產煤地區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生態環境顯著改善。2008年,萬元GDP能耗年度降幅7.39%,排名全國第一;二氧化硫減排13.69%,化學需氧量減排率7.29%;礦井水產生量5.82億立方米,處理4.6億立方米;首次實現11個重點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全部達到300天以上。 (二)轉型轉產取得積極進展。以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和轉產發展資金為支撐,大力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帶動了煤炭行業非煤產業的快速發展。2008年山西煤炭行業非煤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012億元,其中國有重點煤炭企業實現非煤銷售收入993.9億元,同比增加275.3億元,增長38.3%,占總銷售收入的43.4%。 (三)民生工程穩步推進。作為礦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沉陷區治理和棚戶區改造得到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大同市以開展生態補償為契機,積極推進采煤沉陷區治理工程,2006-2008年,累計新建住宅面積249.63萬平方米,安置受災居民38180戶,2009年計劃新建住宅面積40.78萬平方米,安置受災居民10222戶,年底前達到入住條件。 更多煤炭資訊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