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汽車技術發展導向——節能環保

時間:2009-10-09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前不久,工信部產業司司長辛國斌在參加“2009汽車產業國際論壇”時透露,作為國內指導汽車產業發展最重要的政策綱領,2004年版《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即將完成歷史使命,新版產業政策正在加緊修訂中。

前不久,工信部產業司司長辛國斌在參加“2009汽車產業國際論壇”時透露,作為國內指導汽車產業發展最重要的政策綱領,2004年版《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即將完成歷史使命,新版產業政策正在加緊修訂中。 針對汽車產業發展,政府部門在1994年、2004年分別出臺過產業發展政策,最近兩年國內外汽車產業發展的內外環境發生了巨大變革,以前的產業政策顯然已不適應汽車業內外部的變化。 據悉,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行重點規劃,將是國家有關部門修訂汽車產業政策時考慮的重要內容。 從依賴引進到自主創新 我國汽車工業在“八五”和“九五”時期,雖然通過合資引進了資金和產品,但政府和企業都對產品開發能力建設重視不夠,忽視了在引進技術的同時培育自主技術創新能力,技術進步對汽車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非常低。 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間,技術進步的貢獻率有了很大提高,這一時期我國汽車產業的技術政策有了很大的轉變,國內市場需求的穩步增長以及產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為我國汽車產業技術進步從引進模仿向自主創新轉變奠定了基礎。 從1994年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開始,鼓勵汽車企業自主研發一直是我國汽車產業政策的重點。1994年版的產業政策指出,國家鼓勵并支持汽車工業企業建立自己的產品開發和科研機構,通過消化吸收國外技術,形成獨立的產品開發能力。2004年版的產業政策提到堅持引進技術和自主開發相結合的原則,跟蹤研究國際前沿技術,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適用技術。兩個產業政策都將自主研發放在首要地位,國家在稅收政策上對符合技術政策的研發也給予支持。 在產業政策和市場需求的鼓勵刺激下,我國自主研發的關鍵零部件技術,不斷推動自主品牌汽車采用先進技術、實現升級換代,如中國重汽的直列泵+EGR(電控廢氣再循環系統)國Ⅲ重型商用車柴油發動機,玉柴的YC6,L-50國Ⅴ柴油發動機,奇瑞的1.8T渦輪增壓發動機,吉利的CVVT發動機,一汽的AMT手自一體式變速器,浙江萬安的ABS,浙江亞太的制動器,湖南容大的無級變速器(CTV)和國家發改委組織國內12家企業聯合開發DCT(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吉利的BMBS(輪胎監測與安全控制系統)等。但是,我國汽車零部件電子化、信息化的核心技術與外國還有很大差距。 引導節能減排技術發展 在1994年的產業政策中,節能環保的問題沒有受到太多重視。只是提出國家鼓勵推廣使用汽車電子技術及新工藝、新材料,支持生產節能和低污染的汽車,研究開發新型燃料和新型動力的汽車。 2004年的產業政策,首次鮮明地提出國家引導和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汽車產業及相關產業要注重發展和應用新技術,提高汽車的燃油經濟性,明確提出2010年前,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比2003年降低15%以上。要依據有關節能方面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建立汽車油耗公示制度。積極開展輕型材料、可回收材料、環保材料等車用新材料的研究。國家將適時提出最低再生材料利用率要求。 隨著我國汽車消費市場的迅速崛起,節能減排日益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引導小排量汽車消費、發展節能技術,是汽車產業必須承擔的責任。2006年底,國家發改委開始定期對外公開發布經過權威部門核實的汽車油耗數據。汽車油耗的公示制度是汽車燃油經濟性管理的重要內容,通過政府向社會公布客觀規范的數據信息,便于消費者選擇更節能的產品,從而促進企業節能產品開發和技術進步。 在今年初發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對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征收,政策明顯向小排量汽車傾斜。這對引導企業研發節能技術,開發更多技術先進的小排量汽車作用重大。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前7個月,1.6L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車產銷量占轎車比重已達7成,同比增幅大幅提高。 積極推動新能源技術 2004年的產業政策明確指出,汽車產業要結合國家能源結構調整戰略和排放標準的要求,積極開展電動汽車、車用動力電池等新型動力的研究和產業化,重點發展混合動力汽車技術和轎車柴油發動機技術。國家在科學研究、技術改造、新技術產業化、政策環境等方面采取措施,促進混合動力汽車的生產和使用。國家支持研究開發醇燃料、天然氣、混合燃料、氫燃料等新型車用燃料,鼓勵汽車生產企業開發生產新型燃料汽車。第一次將發展新能源汽車寫入產業政策。 國家科技部的“863”計劃中,“十五”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十五”清潔汽車項目和“十一五”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的實施,以及我國汽車能源動力系統發展戰略的推進實施,已引起汽車企業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他們紛紛制定規劃目標和具體進度計劃,近年來取得了初步成果。比如為北京奧運會提供350輛各類車型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正在開展的全國“十城千輛”(后增至13個城市)城市電動公共汽車運營試點。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一路領先,甲醇燃料等其他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在有步驟地進行自主開發、研制試驗,產業化工作也在推進中。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