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電池技術的突破將帶來電動汽車的發展

時間:2009-09-17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解決其最佳的方案是大力發展電動汽車,這是一個構想。這三大問題特別是二氧化碳的問題,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一排放大國,隨著GDP高速增長,這種排放勢頭有可能繼續增加

  王傳福:比亞迪只是在電動車方面做了一點事,我們只是從比亞迪運行電動車的有關事件談一些具體問題。這是我今天講的幾個議題。   第一個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三大問題,一個是能源緊缺問題,一個是二氧化碳的問題,還有一個是空氣污染問題。這是三大難題。   解決其最佳的方案是大力發展電動汽車,這是一個構想。這三大問題特別是二氧化碳的問題,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一排放大國,隨著GDP高速增長,這種排放勢頭有可能繼續增加。   第二個是降低對石油的依賴。汽車車市的年均增長時候是10%,這是很保守的估計,10年以后我們車市從今年1200萬會發展到3100萬汽車市場,石油的依存度可能會高達70%以上,這是一個非常的問題。   第三個是城市污染有效解決。這也是當前中國發展電動汽車的機遇和條件。全球電動汽車基本達成共識,全球一些技術公司紛紛推出電動汽車,這是五年前看不到的,五年前只有一些廠家談了這個,今年所有的場都這么說。   我們在08年推出雙模電動汽車,目前在試運行,我們計劃在9月底開始向個人銷售這些產品。我們有一個純電動的E6,目前市場是城市,像尼桑,豐田,奔馳、大眾都有推出電動汽車的明確計劃。電動車的發展已經達成基本共識,中國發展電動車有一些機遇,電池技術的突破帶來電動汽車的發展。   這幾年談論電動車的詞語更多,這里面很重要的一個突破是電池技術的形成,電池首先要高安全,長壽命、低成本,這也可以有一些新的材料可以實現電池的高安全,長壽命,像磷酸鉛鋁,結構就非常有壽命,而且在充放電是正負極相互消長,我們這個電池負極膨脹,正極縮小,這是一個絕佳的配備。   另外是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的鋰電池很大的缺點是高溫的穩定性,我們電池特別追求熱穩定性,普通的電池碰撞很難形成熱穩定,電動車一旦碰撞以后,很容易造成金屬的電極搭在一起,會形成短路,這就是考驗電池關鍵的熱穩定性,我們每個人用的手機電池充滿電扔到火里會爆炸,150度充滿電會爆炸,這是化學性質決定的。磷酸鉛鋁這個在高溫下不會短路,不會爆炸,這是汽車作為動力產品,作為影響人安全必需的條件,磷酸鉛鋁也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電池技術的成熟,高度的一致性,低溫的環境,已經讓電動車成為可能。這次比亞迪F3DM在全國示范運行,我們在深圳、香港進行試運行,狀況都非常好。   中國發展電動車有其緊迫性和產業優勢,剛才大家看到一個是環境的污染,一個是公共交通,在人多的地方恰恰需要出現,這有一定的緊迫性。還有資源的緊缺,車市的增長帶來巨大的消費能力,中國會有新一輪的減排壓力,另外是產業優勢,中國具備非常大的優勢,第一個是全球領先的電池技術,電池技術有許多種,我們國家采取磷酸鉛鋁技術在國內外比較領先,我們采用全自動的生產線。電池的生產規模也很大,像中國有300個電池廠生產鋰電池,手機生產的鋰電池占全球35%到40%,光比亞迪全球每10個手機里面有三個是比亞迪制造的,還有豐富的鋰資源,全球有1500萬,中國接近30%,即便是電池大量生產,中國也可以在鋰電池上保持自給自足,當然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市場。   電動車運行也確實有許多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成本問題。還有一些政策、配套的問題。整車的成本是整個電動車運行最大的障礙,下面我們簡單算一下帳,像F3DM是14萬9,普通的F3在7萬左右,差價是8萬,100公里消耗15度點,100公里電動車和石油車的差距是節省33塊錢。這是100公里,我們差價是8萬,至少跑25萬公里,從使用成本來講,這個都算成本才賺回來。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需要用25萬公里的里程才把多的錢補回來,這有相當高的要求,在現代的社會不容易做到。即便是不足五萬,也要使用九萬公里才能相等。這是一個帳。   我們車賣14萬9千,公司是賠錢的,我們成本在17萬左右,17萬也是把研發費用拿掉,只是成本的費用,對個人消費來說市場肯定是小。你比人家多出8萬塊錢,同樣的車市場小,市場小就產量低,產量低以后電池無法降低成本。這樣的話又是很高的價格,這樣形成一個循環什么時候能夠走出去,這個時候就希望政府推動,讓他突破成本的死循環。高成本政府能夠給一些補助,市場也在擴大,擴大以后產量提升,電池也好、電機也好成本下降,我又回歸市場把價格降低。   像F3DM如果生產五萬臺車一年,我們的車成本降30%不費吹灰之力,從15萬降低到12萬,如果再大量生產還可以降低。這是成本的構成。   電動車成本電池占很大,電池占接近60%,包括電池的管理系統,因此電池的成本降低是整個電動車成本降低的核心因素。   剛才建國司長也說了,我們通過其他儲能電站、太陽能等補充把電池成本拉動,增加產量,反過來推動電動車的發展。就是規模要大,需要擴大一些市場補助政策,我們有一些市場政策,如一些只是針對公司,或者是公共交通公司補助,工信部也發布了第一批13個車型,這還遠遠不夠,我們希望能夠增加更多補助的車。我們正在醞釀針對個人消費的電動車補貼辦法,這個辦法還沒有發布,我相信有信心會看到,最近幾年會發布政策,我們會根據這個政策推進比亞迪F3DM在深圳對個人銷售,定十城千輛,我希望試點再大一些,從13城市到全國,在市場培育方面,現在就是成本的問題。購置稅有5%,是否能夠減掉,明確政府采購新能源車的比例,應該明確一些固定的比例,能不能在電動出租車上免出租車牌照稅,這些政策是需要的。   我們也需要產業扶持政策,我們開發電動車需要大量的投入,政府開發好了能不能事后補助,事前補助有許多的不好說的因素。在整個過程中是很和諧的,但是最后許多錢做不成大事,如果有企業集團拿錢,最后做出來的錢能不能在產品上給一些政策性的補助。   另外財政補助能不能形成國家和地方聯合性,像深圳一樣,國家有補助,地方政府也能夠來一個類似于這個地方消費的聯合補助,還有加強充電設施的建設,比如雙模電池需要有充電樁,純電動車有快速充電站,需要統一的電網使用標準,城市建設規劃的標準,電動車產業標準等,   現在電動車走在產業的突破口上,電池技術成熟帶來量產的機會很大,我們也面臨與全球汽車共同的選擇,這是一個共識,希望國家強烈的推動,這就相當于一個滾雪球,國家有強烈的推動,這個球才會越滾越大。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