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風電的發展,經歷了長久的磨煉,艱辛的探索,今天風電的初步成就,也讓我們體會到新的發展動力,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來。
在“三北”的荒漠草原,貧瘠的土地和狂風肆虐的天氣,曾使人看不到經濟發展的前途,而如今卻因風電而改變。高空中隨風旋轉的風力發電機,生產出源源不斷的電流,為我們帶來了能源,帶來了財富,帶來了發展的希望。
風電的發展,經歷了長久的磨煉,艱辛的探索,今天風電的初步成就,也讓我們體會到新的發展動力,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來。
我國風電經歷了長期探索和實踐
我國是最早利用風能的國家,風車提水、乘帆遠航,很早就是普遍使用的技術。建國初期,為解決分散居住農牧民的用電問題,國家大力支持小型風力發電機的研制和推廣應用,經過幾十年發展,小風電不僅解決了大量偏僻農牧民家庭供電問題,而且逐步進入城市照明等領域,成為現代化電力體系的重要補充能源。目前,全國總計使用的小風力發電機有25萬臺,總發電容量約3萬千瓦。我國企業開發了多種型式的小風力發電機,以及風光互補、風柴油互補等多種發電方式,還有許多企業的產品出口國外,小風力發電機已是國具有一定優勢的特色產業。
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兩次石油危機,敲響了能源資源枯竭的警鐘。風力發電作為不消耗資源的新發電技術,得到了人們的青睞,風力發電機逐漸由小變大,進入能源發展的行列,歷經30年的發展,已成為規模化提供電力的新能源。
1986年,我國在山東榮成安裝了2臺55千瓦并網風電機組,隨后福建平潭4臺200千瓦機組并網發電,在新疆達坂城建設了1萬千瓦規模的示范風電場,從此啟動了我國大型風電發展的歷程。但是,在隨后的十多年時間內,自主研發技術進展緩慢,主要依靠進口設備建設風電場。外國風電設備價格高,風電項目的造價高,風電價格居高難下。不論是大量采購外國的高價設備,還是讓用戶負擔高價風電,都使我們感到難以承受。曾幾何時,外國公司在我國銷售風電機組的價格比歐美市場要高出30%以上,我國風電場的平均電價在每千瓦時1元左右,最高的達到1.2元,而同期煤電價格在有些地區還不到0.2元。可想而知,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怎么能大規模發展風電?
一層層的困難,一次次的教訓,使我們認識到,依靠進口外國高價機組,換不來我國風電產業的蓬勃發展。
上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探索設備國產化推動風電發展的道路,推出了“乘風計劃”,實施了“雙加工程”,制定了支持設備國產化的專項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對培育萌芽中的我國風電產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面對技術和政策上的重重障礙,我國風電發展依然步履維艱。在2000年以前,我國企業只能采用引進技術生產600千瓦等級以下的機組,風電的價格無法實現全國分攤,風電市場需求不確定,沒有多少企業積極投入風電領域。
在十多年的時間內,我國風電發展十分緩慢,每年新增裝機只有幾萬千瓦到10萬千瓦。到2000年底,全國風電裝機容量僅34萬千瓦。“十五”計劃提出,2010年風電達到110萬千瓦,現在看來只不過是2個月就可以完成的任務,當時讓大多數人都感到難以企及。
我國風電產業的迅猛騰飛
世紀之初,可持續發展成為世界的最強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成為國際社會最大共識。面對自身能源資源的缺乏和環境保護壓力的不斷加大,發展清潔能源成為我國的戰略性選擇。風電,我們最寄予厚望的新能源,如何才能在美好的藍圖中走向現實?
通過學習借鑒歐盟風電發展經驗,分析總結我國風電發展問題,從政府部門到企業、學者、專家,逐漸達成了推動發展風電的共識:風電發展必須實現規模化,必須有自己的風電制造業。“規模化帶動產業化,產業化推動規模化”成為中國發展風電的基本思路。選擇的突破口就是引入特許權招標,由政府部門拿出大型風電項目,公開招標選擇投資企業,通過招標確定風電價格,政府承諾全額收購風電。
200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次實施特許權招標,一時引起國內外風電產業界的轟動,眾多的國內外企業積極參加投標。招標結果令人驚訝,風電價格明顯下降,比原來的電價降低了近一半,與沿海地區煤電價格已相差無幾,多年困擾風電發展的謎團立刻消散。風電已是我們負擔起的新能源,完全可以進入大規模開發階段。市場競爭選擇的就是有實力有競爭力的企業,對眾多風電投資企業而言,這是很大沖擊。企業認識到,追求高電價、等待政府救濟的時代結束了,要想發展,就要在競爭中勝出。從此以后,歷次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投標企業趨之若鶩,風電成為群雄逐鹿的新目標。
在以特許權招標推動大型風電項目的同時,國家設定了設備本地化率70%的基本要求,為國產化風電設備的發展提供了市場支撐,短短幾年時間內,我國風電設備制造能力迅速提高,金風科技、華銳風電科技、東方汽輪機等風電設備制造龍頭企業,借本土市場快速增長之力,迅速騰飛。2007年,國產風電設備市場份額首度過半,2008年再度攀升,達到了75%,國產化設備立穩了腳跟。同時,華銳科技、金風科技躋身世界前十,在國際風電設備制造產業中,有了一席之地。伴隨著市場規模擴大和生產能力增強,我國風電技術水平和制造能力迅速提高,已有多家企業批量生產兆瓦級機組,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取得初步成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的比重快速提高。2009年8月,華銳風電科技自主研制的3兆瓦機組在東海大橋海上安裝并網發電,更大容量的機組已進入研制階段,投入市場已是指日可待。
2005年,國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更加明確了支持風電等新能源發展的政策,風電規模化建設和設備國產化取得重大進展,風電發展進入了快車道。2005年以來,我國風電建設連年翻番增長,2008年累計裝機1200萬千瓦,躍居世界第四位。其中,內蒙古風電裝機達到了376萬千瓦,遼寧、吉林、河北的風電均已超過百萬千瓦,在赤峰、輝騰西勒、張家口已分別建成了100萬千瓦規模的風電場。現在,河北的張家口和承德,內蒙古的烏蘭察布、達茂旗、烏拉特中期、通遼市,吉林的白城市、甘肅的酒泉、江蘇沿海等地區,正在建設若干個百萬千瓦級的大型風電基地,特別是2009年8月,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工程516萬千瓦全面開工,標志著我國風電進入了大規模開發階段。
風電成為經濟發展的新星
風能資源大部分處于自然環境差、經濟落后的邊遠地區,風電場在生產清潔電力的同時,將許多不毛之地變成了新的財富源泉。與此同時,快速增長的風電市場,為新型制造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在眾多經濟開發區形成了風電設備制造基地,風電設備制造已成為新型工業化的典范。
一種新資源的開發,致富了一方人民。赤峰市從大規模開發風電中獲益甚多,100萬千瓦的風電,年增加產值12億元,增加稅收1億元,在克什克騰旗,風電已成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酒泉千萬千瓦基地一期工程開工,516萬千瓦的直接投資是500億元,超過了酒泉市數十年累計投資的總和,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之際,該項目成為甘肅省經濟發展最大的推動力。河北的張家口市,作為國家最早規劃的百萬千瓦基地,成片的風電場成為經濟發展的新源泉,使長期增長乏力的老城市,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一種新技術的應用,催生了一群大企業。從新疆開始起步的金風科技公司,10年前年銷售額只有幾千萬元,現在年銷售額已達到近百億元,成為上市公司中的耀眼新星。華銳風電科技公司,從傳統的起重機械制造脫胎而出,2003年以來,生產能力迅速擴大,成為年產量最大的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并躋身世界風電設備企業的第8名。在四川大地震的廢墟上,東方汽輪機公司依靠風電設備制造快速崛起,為災后重建做出了重要貢獻。保定的惠騰風電設備公司,通過引進消化吸收,發展了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快速成長為知名的葉片制造企業。南京高速齒輪箱公司、重慶齒輪箱公司、永濟電機廠、蘭州電機廠,為風電配套的零部件制造已成為主業,傳統工業企業通過風電設備制造,找到了新型工業化的有效途徑。
一種新產品的制造,造就了一批經濟新區。保定高新開發區,匯集了聯合動力、天威風電、惠騰、惠德等風電機組和零部件制造企業,加上太陽能光伏電池制造,成為新能源電力設備的制造基地。江蘇省在產業轉型中抓住風電大發展的機遇,發揮產業配套體系全、地理位置好的優勢,迅速建立了若干個風電設備制造產業基地,為工業發展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張家口、承德、呼和浩特、酒泉等城市,在大型風電基地建設的市場帶動下,吸引國內大型風電設備企業投資設廠,以風電設備制造為核心的產業園拔地而起,為邊遠地區的工業發展帶來了活力。
風電在整個經濟發展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但它快速的市場增長和對技術裝備的需求,為眾多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為許多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動力。風電發展不僅對能源有較大的貢獻,對促進經濟轉型和地區協調發展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繼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現在,我國風電的發展才剛剛開始,正邁著堅定有力的步伐向更高的目標前進。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如果智能電網等先進技術得到應用,解決大規模風電并網將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礙,2010年之后,預計每年將新增風電1000萬千瓦,按照綠色和平組織等機構對我國風電發展前景的預測,到2020年,風電累計裝機將達到1.5億千瓦左右。在內蒙古、河北、吉林、甘肅、新疆、江蘇等風能富集地區,風電開發均將達到千萬千瓦級的規模,在從南到北的海面上,將建成一座座海上風電場。
1.5億千瓦的風電建設,將帶動1.5萬億元的投資,每年產生3000多億千瓦時清潔電力,將節約能源1億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億多噸。中國風電建成1.5億千瓦,不僅在節約能源方面將做出重大貢獻,而且在減排溫室氣體上,也將在全世界樹立起一座豐碑。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下一篇:
?
深圳地鐵集團在前海車輛段舉行接車儀式?
由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深圳地鐵1號線(羅寶線)續建工程前海車輛段比原計劃提前4個月完成了市政府責任狀目標要求——2009年底具備停車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