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越南芯片封測業務增長 供給側碎片化正在分裂市場

時間:2024-11-15

來源:快科技

導語:報道稱,韓國Hana Micron公司近期披露,該司將在2026年前向越南投資1.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6.95億元)以擴大傳統內存芯片的封裝業務。美國安靠科技則于去年宣布,計劃向越南投資16億美元建設一座面積20萬平方米的工廠,實現“下一代芯片封裝功能”。一名了解安靠科技在越南業務的企業高管披露,上述新工廠中安裝的部分設備已從中國運抵越南。此外,美國英特爾公司也已在越南建廠,且該廠是英特爾全球最大的芯片后端工廠。

  報道援引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和波士頓咨詢集團5月份發布的報告稱,越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國公司的投資,預計到2032年,越南在全球芯片組裝、測試和封裝產能中的份額將從2022年的1%上升到8%至9%。

  目前,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企業合計可以占到全球芯片封測六成以上的市場份額,美國只有安靠科技一家約占全球14%的市場份額,這樣的產業格局引起美國的警覺,將封裝企業搬遷至越南便是其企圖與中國“脫鉤”的最新嘗試。報道分析稱,拜登政府鼓勵越南在芯片行業后端領域的增長,而隨著特朗普政府上臺,這種緊張局勢可能進一步升級。但強硬將中國從產業鏈中擠出的做法引起了業界的不滿。

  據路透社報道,德國英飛凌、意法半導體和荷蘭恩智浦這三家歐洲最大的計算機芯片制造商首席執行官11日在德國慕尼黑電子大會期間罕見集體發聲,表示其業務一直受到不確定性和近年來興起的民族主義工業政策的影響,美國、歐洲政府要求每個地區都擁有自己的半導體生產線,這種傾向于區域內自給自足的趨勢正在導致市場分裂,對企業構成日益嚴峻的發展障礙。

  英飛凌首席執行官哈內貝克表示,芯片產業碎片化的趨勢會加速,目前供給側已經開始碎片化,加征關稅后情況會更糟糕。意法半導體首席執行官奇瑞表示,芯片產業被迫“在中國為中國生產,在西方為西方生產”,這導致材料和工程方面的巨大消耗。

  恩智浦首席執行官西弗斯則表示,沒有哪個國家能夠主宰芯片產業,或脫離世界其他國家獨立發展芯片產業。“脫鉤斷鏈”等做法將帶來過高的成本,消費者不會買單。他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政府最終都會意識到這樣的做法不切實際。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