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促進“低碳經濟”,搶占科研項目和市場開發的創新先機

時間:2009-04-13

來源:深圳市易驅電氣有限公司

導語:所謂“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經濟,即在發展中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同時獲得整個社會最大的產出。

在地球氣候變暖、環境惡化的今天,人們需要考慮的重大問題是什么?各國領導與世界范圍的各行各業都在思考這一重大問題。   由于上述原因,我們趁召開《第六屆全國自動化與信息化科研項目申報研討會》之機,撰文向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方面的概況。   近來,在聯合國秘書長、我國國家領導人、部門負責人與專家學者的講話中,多次提及關于“低碳”的話題。而且這些話題都是和“氣候變暖”、“環境惡化”、“節能降耗”及科學技術等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例如,2008年6月5日是第35個世界環境日,主題即是“轉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給2008年世界環境日的致辭題目就是:“全力邁向低碳經濟”!他強調指出:“不良嗜好令人恐怖。它吞噬我們的資源,控制我們的行動,它使我們罔顧事實,對行動后果熟視無睹。目前,對碳的危險嗜好正在控制著我們的世界?!覀冎?,氣候變化的元兇就是我們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要減緩氣候變化,消除貧窮,促進經濟和政治穩定,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必須戒除對碳的嗜好。這就是2008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戒除嗜好:走向低碳經濟”。這一主題承認碳嗜好所造成的破壞,并給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2008年9月25日,在美國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上,重點審議的問題之一就是“采取措施大大降低全球溫室氣體排放”。   我國國家領導人也已經在深入地思索這一問題!   例如:2007年9月,胡錦濤主席在APEC會議上,在短短的一篇不到3000字的講話中,就講到了四個“碳”字:“發展低碳經濟”,“發展低碳能源技術”,“增加碳匯”,“促進碳吸收技術發展”。   為什么胡錦濤主席要反復提到碳的問題呢?這在隨后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得到了解答。在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指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產業”,“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積極開展國際能源資源”。十七大報告有近20個地方提到了能源,這是里面中的幾句話。中央的報告能夠那么多次提到能源,是前所未有的。十七大報告將能源擺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首次提出了要建設生態文明。發展低碳經濟、節約利用能源,對我們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人類能源在后石油時代的必然發展方向。   再如:2008年6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六次集體學習時,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強調指出:“應對氣候變化,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考慮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國內和國際、當前和長遠,全面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把應對氣候變化與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結合起來,以保障經濟發展為核心,以節約能源、優化能源結構、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為重點,以科技進步為支撐,努力控制和減緩溫室氣體排放,不斷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為改善全球氣候作出新貢獻。   胡錦濤指出,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大力落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堅持實施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強化能源節約和高效利用,積極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不斷擴大森林覆蓋率。二是要大力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合理開發和優化配置水資源,繼續開展生態保護重點工程建設,加強氣候變化綜合影響評估。三是要大力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的作用,加快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領域重大技術的研發和示范,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基礎研究,加強氣候變化領域國際科技合作。四是要大力健全應對氣候變化的體制機制,完善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法規,推進能源管理體制和價格改革,完善多災種的監測預警應急機制、多部門參與的決策協調機制、全社會廣泛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機制,特別是要提高應對極端氣象災害的綜合監測預警能力、抵御能力、減災能力。五是要大力提高全社會參與的意識和能力,營造全民應對氣候變化的良好環境。   又如:2008年3月6日,全國政協常委、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全國政協常委會上發言說,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要采用新技術實施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和“吸碳經濟”。…… 萬鋼指出,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優化能源結構,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效,發展清潔能源和低碳能源,改善土地利用方式;需要綜合考慮能源安全、節能減排政策、發展“低碳經濟”和“吸碳經濟”等重大問題。 ….. 今后一個時期,科技部在國務院的領導下,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重點推動以下工作,其中第五項即是:“搶占具有低碳經濟特征的前沿技術制高點。信息、生物、納米等前沿技術是低碳經濟的技術內核,是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的長遠價值所在,也是增強綜合國力、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引領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的科技基礎。必須緊緊抓住我國科技進入重大躍升期的歷史性機遇,在信息、納米材料、分子生物、重大疫病、先進制造等領域取得原創性科技突破,開辟具有低碳經濟特征的新興產業群、高新技術產業群、現代服務產業群,為實現國家長遠節能減排目標奠定強有力的科技基礎與產業基礎?!?   2008年4月24-25日,在北京由科技部、外交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環??偩?、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共同舉辦的“氣候變化與科技創新國際論壇”上,中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稱,為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積極應對氣侯變化,中國環境保護部今后將著力做好以下五項工作,其中第三項即是:“三是加快研究制定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注重提高低碳技術與產品開發的自主創新能力,充分利用節能減排與低碳經濟發展之間的協同關系,積極運用政策手段,為低碳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由此看來,當前對于“低碳經濟”的問題國家領導層是多么重視了!   也就是說,各國領導人看到了未來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即世界經濟在歷經工業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那么,什么是“低碳經濟”?國家為什么要致力于發展“低碳經濟”呢?   所謂“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經濟,即在發展中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同時獲得整個社會最大的產出?!暗吞肌币馕吨湍芎?、低污染,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低碳經濟”、“低碳技術”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低碳經濟”已經走上前臺,并開始被人們熟知并重視起來。低碳經濟的實質是提高能源效率和優化能源結構,目標是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低碳經濟”的基礎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統、低碳技術體系和低碳產業結構,要求建立與低碳發展相適應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鼓勵低碳發展的國際國內政策、法律體系和市場機制,其核心是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為特征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低碳經濟”,成為了國際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從黑色到綠色,從高碳到低碳,一個以高效、潔凈、低碳排放為標志的“低碳經濟”已悄然向我們走來??梢哉f,低碳經濟將成為減緩氣候變化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和必由之路。形勢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國民經濟已經吹響了向“低碳經濟”的進軍號!因此,工業自動化企業也應當努力向“低碳經濟”領域進軍!   當前,國家為什么要致力于發展“低碳經濟”? 主要是:   (一)積極地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形勢   全球變暖在最近的20年,全球變暖的步伐突然加快,特別是與1951年~1980年相比,地球的平均溫度升高了大約0.3℃。21世紀的氣候,首先與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狀況有關。全球變暖正在改變地球運作方式,至少90%的生態環境遭破壞現象歸咎于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   根據專家推測,考慮到中國巨大的人口數量,不論以任何推算方法計算,中國都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目前由于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尚未要求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然而,中國的總人口數大于整個經合組織的人口數量,而新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機制將不以人均排放量為標準,因此,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受二氧化碳限制的時間將不會超過15年。中國的炭政策將成為中國與國際社會關系的最重要因素。中國需要調整其發展模式,大力控制“碳排放”,發展“低碳經濟”,盡早進入與國際社會的和諧共處的階段??傮w來看,發達國家將會進一步實行更加嚴格的環境標準。發展中國家高能耗高排放低能效的產品生產模式和服務模式還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這些產品、服務出口勢必越來越頻繁地遭遇綠色壁壘,并由此引發更多的貿易摩擦。   另外,根據全球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公司”主辦的工商管理及戰略期刊《麥肯錫季刊》的分析:在過去五年中,國際社會整體上已清楚地意識到了氣候問題的嚴峻性。氣候變化和環境成為了全球消費者最關心的社會政治問題。氣候變化是許多企業高管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眾多行業的企業高管無論是否相信氣候科學,都已開始認識到,這一思維方式是企業必須直面的現實。企業的碳足跡已經成為了高層管理者的重要議題。企業除了積極參與討論外,還必須采取什么行動來應付氣候變化呢?它們怎樣才能從這些行動中獲利呢?控制碳排放的意義已經超出了環保范疇;它還能使公司股價在近期內保值,并造就長期的競爭優勢。該雜志還預言:“向低碳經濟的轉型關乎巨大得失。那些雖然對于向低碳經濟的轉型將如何開展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此事在未來二十年內甚至更長的時間里將關乎重大得失。我們認為,向低碳經濟的轉型已經開始,企業必須做好準備迎接這一轉型;作為如今碳排放密集型經濟核心的能源業、運輸業和重工業企業尤其必須這么做,許多其他產業的企業也必須做好準備。如果氣候科學當前的研究沒錯(其估計值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那么,在理想情況下,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到2050年應比目前水平減少90%,如此方能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二攝氏度以下。換句話說,經濟增長必須從根本上與碳排放量的增長脫鉤。   2003年英國率先提出“低碳經濟”的概念,旨在通過能源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構建清潔能源結構,改變以化石燃料為主的現有能源消費格局。2007年達沃斯論壇和2008年“八國峰會”都將氣候變化及其應對作為主題。大家共同認識到:“世界經濟低碳化,提倡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是解決氣候問題的根本出路?!?  ?。ǘ﹪摇肮澞芙岛摹?嚴峻形勢的需要   面臨我國節能減排的嚴峻形勢,人們應以攻克節能減排科技難關為己任,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堅定不移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抓住我國科技發展處于重要躍升期的歷史機遇,以自主創新為主線,將建設創新型國家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緊密結合起來,全面推進節能減排科技創新,加快提升節能減排的科技整體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堅持科技以人為本,真正做到科技發展為了人、依靠人、服務人,使節能減排科技成果惠及億萬群眾;堅持統籌規劃、全面部署,緊扣重點行業和區域發展節能減排的科技需求,攻克一批節能減排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難題,為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奠定科技基礎,為實現國家中長期節能減排目標儲備技術能力。在當前氣候變化成為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和重大環境問題之時,及時把握國際經濟發展動向至關重要。為避免我國經濟建設和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在其生命周期內的資金和技術鎖定效應,發展“低碳經濟”必須盡快被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并著手開展技術攻關和試點的研究工作。以應對日益嚴峻的“節能降耗”形勢。   英國認為,向低碳前進既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法,也是經濟繁榮的機會。為促進低碳發展,證明低碳與經濟發展是可共存的,政府積極開發各種政策工具和落實各項措施。   韓國政府和企業一個時期以來,一直在積極探索“經濟轉型”的新路。最近,韓國政府正式提出并開始實施“低碳綠色增長戰略”,揭示出韓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基本方向和道路。丹麥在經過大約30年努力,逐步建立了今天的綠色能源模式。這個過程既得益于其可持續發展的思路,也得益于其社會政治、法律制度和決策機制。如果說,低碳經濟代表了經濟發展的一種未來形態,人們或可從丹麥能源模式解讀低碳經濟的若干特征。面對著其他國家在“節能降耗”的先進理念與做法,我國應當從中吸取豐富的經驗。   (三)搶占“低碳經濟”高新技術前沿,是國家“高科技發展” 的戰略需要   節能減排是中國政府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是中國“十一五”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搶占“低碳經濟”高新技術前沿,也是國家“高科技發展” 的戰略需要。今后一個時期,科技部在國務院的領導下,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在重點推動的六項工作里面,其中第五項就是:“搶占具有低碳經濟特征的前沿技術制高點。信息、生物、納米等前沿技術是低碳經濟的技術內核,是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的長遠價值所在,也是增強綜合國力、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引領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的科技基礎。必須緊緊抓住我國科技進入重大躍升期的歷史性機遇,在信息、納米材料、分子生物、重大疫病、先進制造等領域取得原創性科技突破,開辟具有低碳經濟特征的新興產業群、高新技術產業群、現代服務產業群,為實現國家長遠節能減排目標奠定強有力的科技基礎與產業基礎。”   低碳經濟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英國《斯特恩報告》預測,2050年全球低碳產品市值將達每年5000億美元。發展低碳經濟將創造大量市場機會。一是低碳產品、服務和技術。目前全球低碳產業開發投資已達13萬億美元。聯合國預計,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2012年可達到4500億美元,2020年6000億美元;二是節能產業。未來5年,美國政府節能投資超過70億美元。過去10年杜邦公司通過節能減排使產能提高30%,能耗降低7%,溫室氣體減排72%,節省成本20億美元以上;三是預防和適應氣候變化技術。2000年以來,中國氣象災害損失每年高達2000億~3000億元,預防和適應氣候變化技術市場潛力十分巨大;四是清潔發展機制(CDM)帶來互利雙贏機會。通過CDM,發展中國家可獲得資金和清潔技術促進可持續發展,發達國家可獲得低成本的碳排放權。   (四)抓住新技術革命的歷史機遇,發展“低碳經濟”,適應全球性能源變革趨勢   上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在大力加快節能減排步伐的過程中,出現了四個新趨勢:一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比如丹麥就通過大力發展風電,不僅調整了能源結構、確保了國家能源安全,而且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風電產業。二是持續投資化石能源的減排技術裝備,如日本就大力投資燃煤電廠煙氣脫硫技術裝備,目前日本的煤電SO2排放水平不僅達到世界最低,而且形成了國際領先的煙氣脫硫環保產業。三是抓住新技術革命的歷史機遇,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最典型的就是美國抓住信息技術革命的歷史機遇,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低碳經濟,不僅增強了國家綜合實力、占領了國際科技競爭的制高點,而且調整了三次產業結構,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四是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重化工工業,將節能減排的國際責任和壓力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低碳經濟是指依靠技術創新和政策措施,實施一場能源革命,建立一種限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以減少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的負面影響。低碳經濟的技術創新主要包括電力、交通、建筑、冶金等部門的節能技術及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等領域的溫室氣體減排技術。   應當說,我國工業能源消費量約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70%。技術與裝備良莠不齊,部分裝備技術性能低下,生產工藝落后,導致能耗指標較高,總體用能效率低,嚴重制約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面對這種現實,國家已經注意制定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制定優惠發展“低碳經濟”企業的政策;并積極支持“低碳技術”的研發。同時,也應看到,我國在“低碳技術”領域里的自主創新能力正在快速提高,一大批成熟的“低碳技術”正在電力、冶金、建筑、制造、交通、石油化工等行業得到推廣和應用,新的更有效的“低碳技術”正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研發出來,并被產業化應用。我國正在抓住新技術革命的歷史機遇,大力發展“低碳經濟”,適應全球性能源變革趨勢。   瞄準新興問題、瞄準趨勢性行業,歷來就是各行各業成功創新的重要秘訣!所謂新興問題就是未來人類社會發展需要重點關注的重大問題;所謂“趨勢性”行業,就是未來有巨大遠景的項目。 那么,什么是未來人類社會發展需要重點關注的重大問題和未來具有巨大發展遠景的項目呢?毫無疑問,其中之一無疑就是服務于 “低碳經濟”與“低碳技術”的項目!“低碳經濟”已經成為科研單位和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因而,大力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必然能夠搶占科研項目和市場開發的創新先機!當前石油價格持續高漲,在客觀上也為“低碳經濟”的發展制造了壓力和動力?,F在,世界經濟正在加速向“低碳經濟”轉型,“低碳經濟”催生了許多新的經濟增長點,“低碳經濟”將是未來國家和企業競爭力之所在。   面對大好形勢,有志于發展“低碳經濟”與“低碳技術”的中國“工業自動化”的企業與單位,應當堅持“低碳”理想,創造產業綠色先鋒,“奮發圖強,迎接挑戰”, 在“低碳經濟”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的科研單位與企業參與進來,只有不斷進行“低碳經濟”項目的研究和節能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積極推廣,不斷取得重大的突破,用“綠色技術與產品”來回報社會,才能在“低碳經濟”的浪潮中取得勝利。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