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新型工業化的產業高地 一元錢產業與芯片同樣有光芒

時間:2023-11-16

來源:控制工程網

導語:新型工業化呼嘯而來。在當下產業升級的關鍵時刻,產業集群作為地方產業樞紐,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在這方面,北大王緝慈教授是經濟地理的大師,總能給人帶來深刻的思考。

  新型工業化呼嘯而來。在當下產業升級的關鍵時刻,產業集群作為地方產業樞紐,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在這方面,北大王緝慈教授是經濟地理的大師,總能給人帶來深刻的思考。她在電子工業出版社新出版的《園區和集群:創新驅動區域發展之思》一書,對產業集群進行了系統性的闡述。

  王教授是有一線調研權的理論家。她總是能夠鞭辟入里地澄清概念。這些概念背后有著不同的運行邏輯。而很多似是而非的概念,經常在實戰中被混淆。

  當前到處都是艱難的招商引資工作。有實力的縣市在弘揚工業園區,小一點的縣鎮則努力于發展產業集群。而創新集群則是人人希望的目標。然而,園區和集群概念有所不同。王教授多年來一直呼吁搞清楚這些概念,這樣會更有助于區域產業的發展。

  工業園區的作用是吸收投資和促進就業,而創新集群則是企業繁衍升騰。有產業集群的地方,不一定需要產業園區;建立產業園區也不一定會發展成產業集群,更不一定能成為創新集群。有創新功能的產業集群才是創新集群。工業園區僅僅享受地理位置,享受優惠政策,但在產業聯系上卻可能存在著非常大的障礙。老死不相往來,在工業化時代,即使同屬一個地理位置,也完全是可能的。

  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發生在產業集群。王教授多年堅持一線采風,自然掌握眾多好例子。

  這些產業集群最早是怎么來的,會有各種可能性。有很多的偶然性。一個實干家,或者一個倒閉的企業,都會先帶動一個村鎮,并繁衍成一個區域產業。這樣的傳奇并不少。如溫州的打火機產業集群,最早是由周大虎創辦的大虎公司帶起來。如山東威海文登的西洋參的王繼振,從煙臺種子站帶回八顆種子而幸運存活,得以繁衍了這個百億產業。而在浙江分水鎮的圓珠筆之鄉,或者江蘇常州武進鎮的干燥機,都能看到這種痕跡。

  沿海的氣流以規模性效應在向內地伸展。在佛山南海,臺資企業國榮鞋業從臺北縣三重鎮遷入當地多年后,由600多家鞋業相關企業組成的產業集群在平洲鎮興起。

  在東莞,大朗鎮毛紡服裝產業集群就來源于1979年第一家港資毛織廠給香港的“來料加工”。而臺資企業寶成鞋業在東莞的裕元公司成就了厚街鎮、寥步鎮一帶的鞋業集群。但這里的成本太高的時候,長腿的企業開始尋找新的遷徙。寶成鞋業在江西上高鎮的裕盛公司,又正在促進那里形成新的鞋業集群。

  產業集群生長的姿態是舒展的,形式是不拘一格的。人們可以從各個方向切入。天津靜海的銅管樂器產業集群,最早是從金屬加工而來,他們在做天津管樂器老廠的磨光和拋光而積累了相當的工藝。而浙江德清洛舍鎮則是從木材加工,進入了鋼琴制造。它們進一步的生長方向,就是將文化同步灌注其中。樂器文化,在河北武強縣、在浙江洛舍鎮成為一種喜聞樂見的民俗常事。

  產業集群的興起之處,有一個商品交易的市場中心這一點很重要。這對最早形成產業集群,起到了“出海口”、“展示廳”的作用。這在有著100多個特色產業集群的河北,尤其明顯。河北白溝的箱包,一開始就是村干部大膽建立了箱包集貿市場。邯鄲永年縣在螺絲釘生產過程中自發地形成小產業的時候,縣政府也順勢建立了五個緊固件集貿中心。這個現象各地都有。在浙江溫嶺鎮的機床產業集群的興起,一開始從修拆機床和維修開始,其備件形成交易檔口,出現了全國最大的“量具刃具”貿易市場,這大大加快了這個無中生有的產業。物品的流動性越強,就越容易強化一個地方的生產系統。

  然而,產業集群并非就天生足夠營養。在市場夠大,處于上揚期,企業彼此的競爭沒有影響。因為蛋糕不斷在增加。但一旦市場處于橫盤甚至下滑的時候,相互低價競爭你死我活的集群陷阱,就會出現。緊固件之都的河北邯鄲永年縣,就會有人專門向別人發出的螺絲釘貨品上,悄悄貼上自己公司的二維碼標簽。即使是工業文明時代,競爭手段也很粗暴。這正是當下中國制造升級的時候所面臨的產業沼澤的大面積出現。

  集群里的企業之間不合作甚至扯后腿的現象,也很常見。這種“集群陷阱”丟失了集群之前的合作和規模效應,反而容易薅光每個參與者的羊毛。而且更惡劣的是,它會惡化地理品牌的土壤。一個地方出現了群體低端制造的輪廓畫像,整個地區都會遭殃。它很容易給所有的企業都打上低端品的地理印記,使得優秀企業不得不逃離。在河北白溝箱包,當低端貨在電商渠道過于頻繁降價的時候,經濟地理就開始硬化。一些志在建立高端品牌的箱包企業,就會逃離這樣的地區陷阱,前往東莞這樣充滿為LV、Coach代工的區域。

  應對“集群陷阱”的最好方式就是創新集群。

  三個支撐是關鍵的。第一個是公共服務平臺。需要有主持秩序的“寺廟長老”。例如廣東大朗鎮的紡織業,在三個關鍵支柱產業:裝備制造、電子和紡織中,依然是最活躍的產業。也有很多四處搬遷——60多家企業搬到廣西,但這不影響大朗紡織產業的活力。這里的民間服務組織能力非常強。圍繞紡織,有毛織、機械、設計、紗線和電商等五個協會。人們容易重視生產型產業集群,卻忽視“服務型產業集群”。知識服務,是產業發展的一個關鍵的粘合劑。它能將日漸開裂呈現離心傾向的產業,重新集聚在一起。

  第二是龍頭企業的引領。缺乏龍頭的產業集群,未來是暗淡的。企業之間的相互利潤對削,會將所有企業都按在平均水平之下。河北冀南三縣的自行車產業集群,很有代表性。邯鄲的曲周縣、邢臺的平鄉縣和廣宗縣,三個加起來有120萬人口,共同組成了一個自行車和童車的產業集群。然而在江蘇好孩子童車和天津富士達Battle這樣的自行車龍頭到達之前,整個行業一直是無序競爭狀態。野蠻生長的時代,只有在龍頭崛起的時候,才會消散而去。有著上萬人的富士達,在河北這里采用了把供應商組織起來形成一種B-Team團隊,供應商之間互通有無,共享質量理念。這是一種供應鏈自律和凈化,從而提升了產業集群的整體競爭力。

  這一做法,最早是來自中國臺灣捷安特和美利達。上個世紀末為了應對中國自行車的崛起,而形成一種供應鏈共同體,把相關企業綁定在一起的A-Team。捷安特在達到蘇州昆山的時候,也連通60家供應商一起,將這種A-Team模式也帶入進來。這就是臺灣產業集群很常見的“中央-衛星”模式,在機床、航空都有這種模式出現。國內致力于傳遞中國臺灣優良制造理念的王有柱先生,在《聚變》一書中,對這種“讓知識在共同體強烈擴散”的共助模式,有著很好的介紹。

  第三點是外部知識的注入。如果沒有創新的源頭,產業集群的活力就容易像燃盡的蠟燭。如何跟周圍大學,如何能有創新機構的引入,對于產業集群的發展也是決定性的。沒有這樣的機構,集群的人才結構就會單一化。跨界的知識授粉,就不會出現。高檔樂器需要合成鼓皮、音源芯片、壓電薄膜、實木砝碼加鉛技術等。樂器制造,分明就是一個電子、機械、材料等復合工程的全部。臺灣后里鄉薩克斯管在產業集群的第二次振興“再次起飛”的時候,就動用了臺灣工研院(孕育臺積電的機構)的資源。臺灣工研院從黃銅材料的材質考慮簧片,從動力學考慮聲音流道入手,從而大幅度提升產業的根基。這類院所的基礎研究的轉化,是一種創新支撐系統,它就像舉升機一樣,將整個地區向上拔升。培養產業集群是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從生態群落來看,過于單一的生命群落,最終會走向衰亡。

  產業集群的進化,形成有優勢的產業高地,本質是一個區域治理。因此它絕非能夠采用爆發性的手段。王教授對于產業政策有積極的建言。談到上海發展“雙芯多蕊”(以靜安總部和奉賢東方美谷為雙芯)的化妝品行業的時候,對“加快發展、超越發展”這種說法提出了清醒的建議。很多產業是需要慢慢積累的,企業家精神和行業自律組織,才是保證行業發展雄心的關鍵所在。

  法國香水和化妝品行業是法國出口量第二大的產業,有3200多家。國家競爭力比較優勢明顯。而“化妝品谷”位于盧瓦爾河谷,大量化妝品企業聚集在此。800多家公司,9萬名員工,形成了260億歐元的產值。它的發展從1994年就通過企業獨立組織的行業協會。這里一開始就是會員制加入的行業自治型。掏會費,才能加入行業體系,才會受到行業基本的尊重。而月度晚餐會、年度峰會則加強了它與外部的聯系。政府逐漸介入的方式是緩慢的。在認可了它的做法之后,這個地盤被認定是“地方生產系統”,逐漸加強扶持。而在協會成立20周年之際,將全國香水的協調權,都交給了這個協會。一個行業協會,簡直發揮了國家級部委的作用。

  產業集群就像是一顆蟠桃樹,自有自己的生長習性,不能硬拔。而區域協調性、國家協調性,也是至關重要。國內則有工信部的先進制造集群和特色產業集群,科技部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和發改委的戰略新興產業集群。這些集群的競爭和合作的協同關系,還有待進一步澄清。

  產業集群的發展引人入勝。它就像實驗室里一連串碰倒的化學試劑瓶,兀自發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以紡織著稱的大朗鎮,正在形成硅膠制品集散地。

  大朗鎮離華強北的跨境電商很近,小件批發甚至單件代發都很成熟。東莞是世界硅膠娃娃之都,年銷售額300萬個左右,而大朗、寮步、常平、虎門等相鄰鄉鎮之間,就形成液硅、注塑、紡織的集群交叉效應。橫向相近的配套電子和電池行業,也都提高了塑料模具的發展。民用3D打印開模,也甚為繁榮。這意味著,周邊鄰居的產業很重要,相互可以借力。供應鏈交叉編織妙不可言。還有不可忽略的因素是本地機構之間的協同能力。沒有組織合作的產業集群,只有表面的波浪而湖底之下則是可悲的一潭死水。如果激發產業集群的人心向上,企業客戶的需求隨時可以得到滿足。對于甲方的設計要求,乙方很快就能進行業務反應。這是一種區域組織力的體現。組織力是一種跟本地文化、企業家認知所綁定在一起的差異化競爭力。只要有足夠的干柴,烈火就可以熊熊燃燒起來,產業的興旺有各種可能性。

  王教授關于創新集群的理論體系博大精深,而行業又涉及眾多,給人以奇妙的行業變換的新鮮感。她對很多行業都如數家珍,樂器尤其受到青睞。這跟她個人喜歡樂器有關吧。她將中國各地不同樂器的流派,都一一整理出來,還親自上門去拉去試。真是難得一見的實干派。希望我對產業集群的研究,也能跟隨王大師的步伐。在我心目中構思的下一本書《產業高地:中國縣域經濟的光芒》,希望能繼續傳接王教授的大旗。

  中國制造處于向高價值鏈轉移之際,大量產業集群需要二次成長。產業集群也需要群體性的新陳代謝,任務艱巨,一點不亞于科技攻關。希望王教授這本書,能給那些產業決策者以更好的啟發。而對于那些關注家鄉區域經濟發展的人們,也是一扇明亮望遠的窗戶。新型工業化需要刷新的工業化思維,需要更寬廣的窗戶。現在,是從窗戶向外了望的時刻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