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正極材料、電解液、隔膜、負極材料,等幾乎涉及現階段動力電池電芯的一攬子技術要點上,神行電池都做了升級。所以說,這款電池的實際應用水平暫未可知,但鋪開的速度確實足夠“神行”。為啥寧德時代與奇瑞這次火急火燎的就把新技術給裝車了?在技術提升的背后,新電池與新的合作框架,會給明年電動車的市場格局,帶來哪些沖擊呢?
電動車需要磷酸鐵鋰,無他,便宜
剝開寧德時代神行電池表層有關電芯方面的技術,回歸最為樸素的關鍵詞,其實就是磷酸鐵鋰電池本身。寧德時代與磷酸鐵鋰的組合,看起來似乎有點違和。但眼下寧德時代已經無法拒絕磷酸鐵鋰了。根據今年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裝車數據統計,寧德時代依舊是王者,且總裝車量幾乎約等于同期分列第2-4位玩家(比亞迪、LG、松下)的裝車量總和。可眼下的成績似乎也意味著寧德時代快要看到自身的天花板了。從增速上看,上半年寧德時代裝車量同比去年增長超56%。當然,這個增速依舊略高于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的增速大盤。但排在第二位的比亞迪,同期的同比增速超過了102%。而當我們把時間撥回到去年上半年,彼時寧德時代的同比增速,同樣也能達到約111%的水平。
增速的放緩與追趕者的逼近,意味著需要找尋兩位巨頭玩家的差異所在。毫無疑問,要論最核心的差距,三元鋰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的技術方向之爭是躲不開的。根據2023年前三季度國內電池裝車量的數據統計,磷酸鐵鋰電池的總裝車輛已經達到68%的市場占比,并且同比增速接近50%。而三元鋰電池的總裝車輛不僅占比尚不足三成,且同比增速僅為5.7%,幾乎陷入停滯。這對于寧德時代而言,絕不是什么好消息。
至于為什么車企會更多傾向于磷酸鋰電池,原因也很簡單,那便是便宜。雖然電池級碳酸鋰自去年年底到今年下半年,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經歷了兩次價格腰斬。一路從60萬元/噸,下探至接近15萬元/噸的水平。但作為這趟價格過山車的親歷者,如何將占據整車成本約4成的動力電池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圍之內,成為眾多車企的必修課。何況,在以為能夠緩口氣的2023年,幾乎陷入一整年價格戰氛圍的新能源車企們,也注定要把砍成本的大刀揮向電池這個大戶。就算退一萬步說,誰又能拒絕降低成本,提升毛利的操作呢。
于是,寧德時代旗下的M3P電池、神行電池,磷酸鐵鋰混搭三元鋰電池包,甚至鈉電池,都是在圍繞更低成本做文章。即便是神行電池在圍繞磷酸鋰做了一系列升級之后,根據現階段給出的信息,它的制造成本仍然很可能比傳統磷酸鐵鋰電池更低。且隨著裝車量的爬升,邊際效應還能進一步拉低成本。但是,磷酸鐵鋰電池,真的只是拼價格就行了嗎?奇瑞這邊負責裝車的星途星紀元 ES,可是把盲訂價格放在了26-36萬元區間,妥妥品牌旗下的高端定位。
做到長續航和快充,磷酸鋰也能做高端
其實磷酸鋰就等于低端或者說性價比,只是一個先入為主的固有印象。在寧德時代之前,比亞迪其實已經有所動作。即,旗下百萬元級別的仰望U8,依舊是采用的磷酸鐵鋰電芯的刀片電池。而且從目前的信息來看,第二代刀片電池也將在仰望U6上完成裝車。其實無論是刀片電池的發展方向,還是寧德時代這次的神行電池,它們都只需要幫磷酸鐵鋰電池解決兩個問題就好:1.長續航;2.快充。其中,充電速度的問題要比長續航更為棘手,這點又該怎么說?
磷酸鐵鋰電池之所以能在快速迭代的新能源汽車發展中保留下來,甚至成為主流電芯方案之一,第一代刀片電池功不可沒。彼時,雖然大家都知道磷酸鐵鋰電池在安全性上擁有更大的優勢,但誰也沒法拒絕三元鋰電池在高密度與耐低溫上的特點。但刀片電池的出現,通過疊片工藝,使得電池整包的容量密度,不至于被主流三元鋰電池拉開太大差距。時至今日,解決長續航問題,也就是電池密度的問題,其技術點已經放在了諸如無模組電池、底盤電池一體化方面。這兩塊,無論是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方案,還是奇瑞發布的設計理念中,都已經被明確。從效果來看,星途星紀元 ES也已經明確了單次續航700km以上的表現。
但想要做到快充,在磷酸鐵鋰上就并不容易了。倒不是說磷酸鐵鋰充電速度太慢,而是三元鋰那邊跑得太快了。當800V概念從提出到逐漸普及,就意味著磷酸鐵鋰如果想要保持發展勢頭,就必須選擇跟進。可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特性,決定了它的充電速度沒法在原有基礎上快起來。400V似乎是磷酸鐵鋰電池的天花板?對于這點,磷酸鐵鋰的老玩家比亞迪,之前拿出了一套雙槍充電的方案,向市場展示了一波“1+1=2”的等效800V騷操作。寧德時代則是提升了正負極材料的脫嵌效率,以及電解液的傳導效率,從而滿足800V的高壓要求。
為什么對于這套方案聽起來顯得有點復雜呢?為了玩轉磷酸鐵鋰,開辟多條戰線的情況下,寧德時代有必要花這么多工夫在神行電池身上嗎?其實換個思路,神行電池這套技術方案,套在三元鋰電池身上,難道有啥難度嗎?甚至由于都能達到800V的要求,磷酸鐵鋰與三元鋰可以在一個先進技術的維度下進行“勾兌”。不同的級別,不同的比例,不同的效果。至于說三元鋰,那就是寧德時代的主場了。
寫在最后
回到磷酸鐵鋰電池的應用這塊,技術的先進程度固然重要,對成本的討論也是如此。但產品落腳在市場端,并非技術導向或者成本導向,而是效果導向。消費者的心態閾值是有限的。超過大部分人的心態閾值繼續爬升所帶來的效果提升,并非沒有意義,比如說在豪華車上面。但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市場效果肯定會被打折扣。當磷酸鐵鋰電池兼具第一梯隊的續航表現與快充速度時,誰還會去在乎它的成本到底是多少?隨著邊際效應的提升,屆時需要操心的,恐怕還是現存20萬元以內的主力燃油車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