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巴以沖突,以色列的芯片產業波動較大?

時間:2023-10-24

來源:OFweek 電子工程網

導語:以色列的高新科技行業,包括半導體在內,已成為其增長最快的行業,對經濟增長起到關鍵作用,總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14%。

  若能繼續維持其創新發展的態勢,預計在2025年,以色列半導體產業的出口收入將達到120億美元。

  波及半導體行業或不可避免

  10月7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爆發大規模沖突。

  在這片國土面積僅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里竟孕育出了160多家芯片公司。

  也難以想象,如果戰爭爆發,會對以色列乃至全球的半導體產業帶來什么樣的打擊。

  一些以色列科技公司的員工可能被召集參與兵役,對公司的日常運營造成一定影響。

  今年第三季度,以色列科技初創公司的融資總額相較于去年同期出現了38%的顯著下滑。

  一些以色列科技公司的日常業務遭受了一定干擾,導致新產品發布被取消或推遲。

  英偉達方面確認,原定于10月15日至16日在特拉維夫舉行的年度AI峰會已被取消。

  三星公司已啟動在以色列的員工遠程工作計劃,以滿足安全需要。

  雖然目前發展仍不明朗,但無論如何,戰爭對于人才、教育的影響不可避免。

  新創公司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但他們的資金和人力的缺乏,將使他們在這場沖突中變得更為脆弱。

  這些新創公司將首當其沖,而其他的科技公司和半導體公司也將受到波及。

  晶圓廠的建設需要穩定的環境和大量的投資,而持續的沖突將破壞這些條件。

  英偉達、英特爾、三星、Tower等半導體行業龍頭公司日常運營已受影響。

  創投機制為半導體產業奠定基礎

  科技對GDP的貢獻率高達90%以上,以色列企業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數目,超過歐洲所有公司的總和。

  成熟的創投機制為以色列的半導體產業奠定了基礎,培育出一個充滿活力的半導體創業生態系統。

  以大學實驗室為核心,企業圍繞其工作,可聯系學術和工程師團隊,彌補想法和實施的差距,培養學術界與工業界合作。

  政府提供資金和培訓計劃,幫助培養高素質芯片人才。

  關鍵技術問題多路徑解決,以色列半導體行業取得更多技術突破。

  初創企業被收購,獲得資金進入下一輪創業。

  技術優勢成為以色列初創企業的一大賣點,重視技術的開發和突破。

  本土芯片公司被全球科技巨頭并購

  目前,以色列高科技領域的初創企業超過6000家,僅次于美國硅谷,創業密度世界第一。

  存儲占據以色列半導體市場最大份額,其次是電源管理IC、邏輯芯片、OSD(On Screen Display)、以及模擬芯片。

  以下游應有市場劃分,以色列半導體最大市場是數據處理,其次是通信、工業、消費電子及自動駕駛。

  過去十年中,超過70%的以色列芯片相關公司在營收達到百萬美元后都成功地實現了IPO或者被收購。

  2017年3月13日,英特爾宣布以153億美元收購了該無人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這成為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最大金額收購案。

  2018年3月,美國半導體公司KLA-Tencor以34億美元收購了Orbotech,希望通過此次收購在印刷電路板、平板顯示器、半導體制造和封裝等高增長市場獲得新機會。

  2019年3月份,英偉達正式宣布會以高達 69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Mellanox ,而這也是英偉達當時金額最大的一筆收購。

  2023年5月,為了加速V2X解決方案的開發和采用,高通公司宣布其子公司高通技術公司已與Autotalks公司達成最終收購協議。

  人才輸入與靈活政策推動產業發展

  據統計,以色列科研人員占全國人口6%,每萬人中有135個科學家和工程師,超過美國的85人,比例居世界第一。

  以色列全國77%的人接受過12年以上的教育,20%的人口具有大學學歷,全國有近20萬大學生。

  除了重視教育所培養出的眾多本國人才,以色列還接收了大量高學歷移民。

  這些人才對以色列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全球針對工業4.0領域的風險投資中有11%投向了以色列公司。

  此外,以色列政府一直積極制定措施,建立透明和完善的投資法規,靈活的投資機制,使投資者可以多元化回收投資。

  為促進年輕公司的私人投資者和擁有研發能力的公司發展,以色列政府還專門出臺了[天使法],為這些公司提供稅收優惠。

  經過一系列改革,企業稅率已從1985年的61%降至2022年的23%。

  觀察以色列領先的芯片行業,可以看到本土和海外資本家均對其青睞有加,持續為其提供滋養并推動其發展。

  結尾:

  以色列是全球芯片產業里重要的創新力量,但從以色列人的表現來看,有些東西的價值遠高于芯片創新。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需要更多的合作和理解,而不是沖突和對抗。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同面對各種挑戰,推動科技產業的發展,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