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市場調研 > 資訊詳情

新能源汽車走下“神壇”

時間:2023-10-11

來源:OFweek 新能源汽車網

導語: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態度出現了變化。2023年8月25日,工信部等七部委發布《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 的通知。通知提出了汽車行業穩增長的七大舉措,其中頭兩個舉措分別是:支持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穩定燃油汽車消費。

  政策出現邊際變化:一邊支持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一邊穩定燃油汽車消費。

  眾所周知,以鋰電池為主的新能源汽車是“當紅炸子雞”。就乘用車來說,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了38%。截至9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821萬輛,占汽車保有量的5.5%。

  此前市場不少機構預測,2030年在乘用車領域,我國純電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80%-90%。不光是市場機構持這種觀點,一些官方權威機構也裹挾其中。

  七部委為什么踩剎車,在支持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同時,又要穩定燃油汽車消費呢?

  雖然新能源汽車發展如烈火烹油,但是當前消費大頭仍然是燃油汽車。

  而且一個非常尷尬的現實是,新能源汽車賣得好,但車企不賺錢,賣一輛虧一輛;傳統燃油車賣不動,但有利潤。形成的局面是,新能源車賺到了吆喝,但沒賺到錢;傳統燃油車被唱衰,車子賣不動。更糟糕的是,一些消費者不滿意鋰電池汽車遲疑不敢買,但又羞于買傳統燃油車,只好持幣觀望,造成車子賣不出去的局面。

  最終買單的,自然是國家的汽車產業和國家稅收。

  這還是在購置環節。

  在使用環節,燃油車帶來的稅收比電車高出幾個數量級。有人舉例,以特斯拉model 3為例,80度的電池,充滿電120塊錢,自備樁也就60塊錢。而傳統燃油車60升油,包含了200塊錢的稅,其中消費稅(中央稅)就90塊錢。

  將鋰電池汽車請下神壇的,不是環保問題,而是稅收。

  其實鋰電池汽車的發展風險并不是沒有。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了全球60%。歐美日韓純電動汽車市場滲透率很低——除了德國等少數歐洲國家,美國日韓純電動汽車市場滲透率均在個位數。

  從歐洲撤回禁燃令,推動合成燃料、發展氫能以及氫燃料電池技術路線等舉措看,歐洲對汽車產業轉型的態度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呼應這一形勢,七部委在穩定傳統燃油車消費時,留下了一個口子——鼓勵企業以綠色低碳為導向,積極探索混合動力、低碳燃料等技術路線,促進燃油汽車市場平穩發展。

  不光是燃油車,七部委還補上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Bug, 氫燃料電池汽車。

  在《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里,對氫燃料電池汽車提了四句話,分別是:深入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示范,穩步提升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規模;鼓勵地方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中遠途、中重型燃料電池商用車示范應用。

  近年來鋰電池汽車蔚然成勢,部委鮮少提氫燃料電池汽車,除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是專門針對氫能產業的,其他部委政策涉及到氫能產業,大多一筆帶過。

  這次對氫燃料電池汽車話多了,且對燃料電池汽車態度更加積極、更加自信。從“鼓勵試點”、“開展研發及示范”,到“深入示范”、“穩步提升規模”,措辭上了一個新臺階。

  這是新政策的第三個改變。

  形勢比人強。隨著不斷變化的技術路線,政府也在變。不能光純電動不能包打天下,需要留意其他技術路線。用安徽明天氫能董事長王朝云的話來說,三胎放開,純電動不再是獨苗。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